真正感到市場有需求了,才讓一直緊繃神經的王柯(化名)真正松了一口氣。一方面,借著亞運會在廣州舉辦,公司簽訂了好幾個大型項目的供鋼合同,此外,一直以來沒有合同的集裝箱板材也開始陸續有一些訂單了。
作為南方某大型鋼廠的一名高管,盡管已經在鋼鐵行業摸爬滾打了數十年,但是回憶起剛剛過去的一年,王柯仍然感慨地用瘋狂和迷茫形容那時的心情。
“鋼價下跌是在預料中的,但是誰也沒有想到會狂跌,跌得那么快。最要命的是,鋼材需求也似乎一下子沒有了。”
王柯說,“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因為出口大幅下滑,原本屬于高位的集裝箱需求也迅速回落,直接影響到了我們本來的集裝箱板業務,原本一個月十幾萬噸的集裝箱板材出口訂單一下子沒有了,再加上市場庫存和鋼材產量居高不下,盡管鋼材價格已經低過成本線,但是市場銷售仍然非常困難。”
直至今日,他仍清晰地記得,從7月下旬開始,市場和鋼廠價格初現“倒掛”,到后來鋼廠為回籠資金,壓低價格出貨,鋼材價格一路下滑,奧運會后更是急速跳水,10月中旬各線鋼材普遍跌落回3500元/噸上下,跌幅超過50%。
“沒有想到會跌得那么快。”王柯嘆了口氣說道。盡管王柯所在的公司在鋼價下跌之前就已經開始清空庫存,但是還是無法抵擋金融危機帶來的沖擊。一方面是市場不好,倉庫里成堆的成品、半成品和原料;另一方面銷售不暢,加上金融危機信貸緊張,公司現金流也出現問題,公司處境非常艱難。
“那段時間,在領導的統一指揮和安排下,通過限產、銷庫存、嚴格控制原材料采購等方法,才勉強維持著基本的現金流和日常開支。”王柯說。
“隨著國家四萬億元投資計劃的公布,一直到十一月份價格開始回調,建材很明顯的開始上漲,在春節前后價格出現了一個小高潮。”王柯說。
他認為那個時候政策概念人為炒作的成分很大,市場需求并沒有明顯的恢復,更多處于一個有價無市的階段。“加上原本貿易商和鋼廠庫存量很大,市場價格存在很大的風險,但是坦白說,那個時候對價格日后走勢,我們都很迷茫。”他說。
隨后的信貸放松政策,加上政策一再強調四萬億元投資要流向實體經濟,讓處在迷茫中的王柯和他所在的鋼廠看到了一絲曙光。“企業有了錢就能開始買東西,加上四萬億元投資流向實體經濟,就代表對鋼材的需求也要開始回暖了。”
王柯告訴記者,因為有了這樣的判斷,他們還在鐵礦石價格和海運費處于低位的時候,以每噸60多美元的價格簽訂了供貨合同。也正是因為這個鎖定海運費的礦石合同,讓他們在日后獲得了更多的成本優勢。
“因為四萬億元投資主要集中在基礎建設上,建材的需求是最先起來的。”王柯說。而這個時候,鋼材的需求也實實在在的開始逐步恢復。據他描述,除了本身的日常銷售外,建材方面,公司接到了鐵路,亞運會、核電等多個大型項目工程的訂單;而板材方面,上個月也開始有了幾百噸的訂單,市場需求也開始試探性的恢復。
因為有市場需求的支撐,他和很多鋼鐵人士都用理性的價格回調來看待目前下跌的鋼材價格。“價格太高了實際上對我們并不好,”他說,“價格高了鐵礦石、焦炭、廢鋼等原料都會上漲,實際上鋼廠利潤并沒有上升多少,但是風險卻很大。”
“價格的平穩是我最希望看到的。”當記者問及對日后市場的期望時,他微微一笑說道。 (記者 楊燁)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