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增長到促調整的路上風景線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臨近,在外界普通猜測“保增長,調結構,擴內需”仍是今年經濟工作會議的核心詞時刻,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釋放出“調結構”支撐消費行業的信號。在此政策背景下,未來針對消費的扶持政策得以延續是大概率事件。
旅游業上升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如果說由政府主導的投資拉動使全年“保8”已無懸念,那么,針對消費的扶持政策有望推動新的經濟引擎。
25日,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提出放寬旅游市場準入、優化旅游消費環境等五項意見。《意見》提出5條措施,核心是提升旅游業的發展質量。《意見》指出,目前我國旅游業存在“仍面臨發展方式粗放、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服務質量水平不高等問題,必須加強統籌規劃,從改革、開放、服務、管理入手,著力提升發展質量”,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放寬旅游市場準入、優化旅游消費環境、推動旅游產品多樣化發展、加強旅游從業人員素質建設和旅游市場監管、推進節能環保”等5條措施。
這在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看來,前期為“保增長”出臺的一攬子經濟刺激政策及時有效,但外需仍顯疲弱,總需求仍然不足,產能利用率仍處于低位。“一是充分發揮政府公共投資的作用,促進投資平穩增長。”賈康說,在總量擴張的同時,需要精心把握結構優化調整的導向,把基礎設施、災后重建、新農村建設、安居住房、生態保護、自主創新和文教科衛硬件設施等七大方向上的各個具體項目選擇好,進一步強化項目的可行性論證。
事實上,今年以來,國家對于鋼鐵、玻璃等部分產能過剩行業新上項目的審批控制明顯加強,新開工和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速近幾個月持續高位走平。
此外,拉動消費的政策也已陸續出臺。家電下鄉引爆了冰箱、電視和空調的需求釋放;購置稅減免、汽車下鄉、以舊換新刺激了汽車行業快速復蘇;醫療保險制度的不斷完善也在推動醫療衛生需求快速增長。賈康預計,在“擴內需、調結構”的政策背景下,未來針對消費的扶持政策得以延續是大概率事件。
旅游業2010年或達國內生產總值8%
經濟發展過程證明,增量調整是解決結構問題的優化途徑。因此,如何圍繞市場需要進行結構調整,大力開辟新的消費領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就成為宏觀決策的重大問題。
一個不能忽略的事實是:拉動千億內需市場的中國“家電下鄉”運動顯然有些沖勁乏力了:截至2009年10月31日,全國各中標家電企業實際銷售家電下鄉產品2787.78萬臺,銷售金額共計508.41億元。銷售額和此前政府所提及的目標“全年有望拉動千億元內需”相比,只完成了一半的預期。
旅游業究竟能帶來多大的乘數效應?正略鈞策管理咨詢顧問劉飛舟表示,2008年全國旅游總收入同比增長約4%,達到1.14萬億元,旅游業成為第三產業的龍頭。她對擴大內需、降低對出口的依賴、調整經濟增長結構的意義,不言而喻。
據悉,我國目前旅游總收入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4.2%,全世界的平均水平為10%.國家旅游局規劃目標是,到2000年達到5%,到2010年達到8%.如以國內生產總值保持年均7%的增長速度測算,在今后10年中,旅游業的發展速度要始
終保持在12%,這種高出5個百分點的增長會成為總體增長的重要拉動力量。表現在實際生活中,就是始終成為消費的熱點和龍頭。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我國居民消費本身就具有較大的潛力。目前,我國人均GDP已經達到3000美元,這是世界旅游界公認的旅游業爆發性增長階段。我國剛剛實現每年人均出游1次的目標,而世界上的發達國家美、日、韓人均出游均在7次以上。
從保增長轉向促調整
隨著經濟走穩,外界普通猜測“保增長,調結構,擴內需”仍是今年經濟工作會議的核心詞。那么,具體到政策上,新的動態調整備受關注。
記者注意到,政策的動態調整從保增長轉向促調整。
國家能源局對外透露,有關部門正醞釀推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該規劃將成為國家四萬億投資規劃、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出臺之后的又一項振興經濟的重大舉措。
在此前的11月3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指出戰略性新興產業將包括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新材料、新醫藥、生物育種和信息產業七大產業。要求戰略性新興產業必須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具有市場需求前景,具備資源能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的特征。
國務院參事石定寰表示,當前,外部需求急劇減少,而且將來在相當長的時間也很難恢復到危機之前的水平。之前的四萬億投資規劃和十大產業振興規劃,都是在擴大內需,加強基礎建設,而現在則轉向至新興產業項目。也有學者認為,擴大內需和促進消費仍是來年的經濟基調之一,消費雖然保持15%以上的增長速度,但是很多人認為未來可持續性有限,所以要放到經濟基調中。
賈康同樣認為,來年財政政策需要支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包括加大支持家電、機動車下鄉政策的實施力度,充分發揮其直接刺激消費的作用。對社會保障、就業、醫療衛生、教育、保障性住房的支持力度都應提升,以解除居民后顧之憂。合理運用出口退稅、關稅、財政補貼等財稅政策手段,穩定和擴大出口并改善出口結構。(作者:龍金光)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