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西醫喜歡打一針,讓藥物進入血液循環,或消炎或緩釋,以求迅速解除患者癥狀,而中醫講求扶正固本,通過望聞問切方法,運用精氣學說和陰陽五行理論辨證論治,后取法自然,以天然植物動物所制之飲片熬湯送服。
孰優孰劣?恐不可一概而論。筆者竊以為,各取所長,中西結合,標本兼治,宜為正道。放眼之于社會問題,亦同此理。當前,中國能源資源價格改革中最難啃的硬骨頭就是電力體制改革,自2002年國家電力公司分拆,踏入改革歷程以來,七年過去了,改革依然停滯不前。期間,由于“市場煤、計劃電”問題,導致煤電矛盾屢屢激化,整個發電行業的利潤完全系于發改委一紙公文,可謂體制頑疾。
毋庸置疑,日前,銷售電價每度上調2.8分僅為臨時舉措而已,僅為疏導去年電網單邊扛住煤價上漲的幾百億虧損的壓力,與電力價格市場化改革基本無關。一旦煤價再度猛漲,又當如何?難道又是由發改委慢吞吞地出臺上網電價上調方案,過段時間再慢吞吞出臺銷售電價上調方案?這種“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的做法等于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這就好像一個人脾虛濕滯,在西醫看來,給打幾針抗生素或吞服一瓶消炎藥或許暫時能將癥狀消除。但是,病人病根沒有變,那么病癥就成為病人揮之不去的夢魘。而中醫則把人看成一個整體,辨證論治,由表知里,通過諸多癥狀找出脾虛濕滯的病根,開出一副健脾燥濕的湯藥,雖見效慢,但祛濕固本,表面癥狀也就隨之而解。
煤電行業之間已患病七年,發改委作為大夫,其治病方子仍然是時不時打一針消弭癥狀,卻遲遲未能從體制機制上給病人灌下扶正固本的湯藥,病情焉能有根本好轉?因此,煤電問題也就成為中國資源改革過程中最難以根治的頑疾。
筆者以為,在資源價格改革大勢已定的情況下,政策部門應該有勇氣開出“湯藥”:積極而穩妥的逐步放開電力產品行政定價權,“管中間、放兩頭”,加快以成本核定中間環節的輸配電價,加快實行完善的競價上網或者煤電聯動政策,推動電力交易市場平臺建設,最終使火力發電、上網、輸電、配電、售電形成一條完善合理的市場化價格鏈條。
電價改革核心思路是電價要反映能源稀缺程度,如果電價繼續保持較低水平,我國有可能成為世界高耗能產品生產基地,這是我國能源資源、環境容量和科學發展所不允許的。因此必須加快推進電價改革為核心的能源價格改革。在調結構已經成為中國經濟主旋律的背景下,在煤炭、成品油等能源的市場價格機制都已建立的情況下,沒有理由人為壓低電力價格來“明補”所有用電主體。 (作者:葉勇)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