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30,在上周五暴漲的首批創業板28家股票就要現“真身”了,上周六本報獨家發出了“敢問停牌措施是否壓住爆炒”的質疑引起市場共鳴。
我們看到,由于創業板所肩負的歷史使命,管理層更希望創業板能夠平穩“登陸”,從而穩定健康發展。為此,防范創業板新股上市首日遭爆炒,成了管理層近期監管工作的一大重點。
9月23日,深交所發布了《關于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首日交易監控和風險控制的通知》,推出“三檔停牌制”;10月27日,深交所又發布了“四道令箭”,同時對存在重大異常交易情況的賬戶實施了限制交易措施。但是,上周五上市的28只創業板新股,仍然遭到了爆炒,這無疑放大了創業板市場的投資風險。
停牌竟掩護了“暴漲王”
為什么在管理層一再加強監管的情況下,還會出現28只創業板新股遭遇群體性爆炒呢?專家稱,關鍵就在于“三檔停牌制”中看不中用。根據“三檔停牌制”的規定,當股票上市首日盤中成交價格較當日開盤價首次上漲或下跌達到或超過20%、50%時,深交所均可對其實施臨時停牌30分鐘,上漲或下跌達到或超過80%時,實施臨時停牌至當天14時57分。
讓我們回放上周五停牌的一幕幕:
10時57分,神州泰岳被交易所停牌。至此,首批28只個股全部撞上交易所設置的第一道紅線。而就在此時,出現了耐人尋味的狀況,本為警示風險所實施的緊急停牌反而成了股價的催化劑。10時08分,經歷半個小時的停牌后,安科生物第一個復牌。復牌后,安科生物股價迅速推高,幾乎瞬間即從停牌前的44.30元拉高到55.00元。隨即復牌的探路者、新寧物流、萊美藥業、金亞科技紛紛緊隨其后,“50%”的第二道警戒線告破在即。根據盤后統計,28只個股中竟有20只在盤中被兩次停牌。當日的“停牌王”非金亞科技莫屬。10時27分,剛結束第一輪停牌的金亞科技,在3分鐘內就上沖至“50%”的第二次緊急停牌線;午后,因成交價較開盤高出80%,金亞科技在13時20分被交易所第三次停牌,成為首批28只個股中唯一被三次停牌的公司,直至14時57分集合競價階段才復牌交易。
專家分析,正是這第三次停牌,反而成為了金亞科技炒高股價的“掩體”。午盤后,創業板多數個股出現大幅回落走勢,大禹節水、機器人、華測檢測、神州泰岳、北陸藥業等盤中下跌幅度都超過20%以上,于14時57分復牌的金亞科技“幸免遇難”,并以209.73%的收盤漲幅位居28家之首。
真是咄咄怪相,因暴漲受到停牌“罰處”反而成就了“暴漲王”。
抑炒不應以“開盤價”
從“三檔停牌制”的規定里,投資者不難發現,深交所對新股上市首日漲跌幅的監控,是以開盤價而不是以發行價為基準價的,而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規則》規定,新股上市當天的開盤價最高可以較發行價高開900%。因此,在新股開盤價大幅高開的情況下,即便市價較開盤價的漲幅不足20%,也不表明股票的絕對漲幅就小,更不意味著股票的投資風險得到控制。
如拿已“高空回落”的中石油來舉例吧,其上市首日的開盤價是48.60元,最高價48.62元,最低價41.70元。最低價也未較開盤價下跌20%。按照“停牌”的標準,中石油上市無疑是一個“好孩子”。但誰能否認中石油上市首日的爆炒以及由此帶給二級市場的巨大風險呢?可見“停牌制”在反映新股首日爆炒方面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缺陷。
創業板的28只新股遭遇市場爆炒表明,“單靠停牌制”不足以防范新股上市首日爆炒風險。要防范新股上市首日的爆炒,監管部門對新股漲跌幅的監控必須以發行價為基準,或實行上市首日的漲跌停板制度,更能防范新股上市首日的爆炒。
擔憂炒新更加瘋狂
在成熟、發達的國外市場,新股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的現象是十分普遍而正常的,比方,美國股市在大牛市中,新股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大體會占到1/3,而且新股上市首日漲幅高于50%的情形并不多見。
香港股市并沒有漲跌10%停牌的制度,無論是新上市股份還是已上市股份,每天的漲跌幅都不受限制。一般情況下,H股及香港大藍籌股每天的漲跌幅也不過3%左右,10%則是屬于極端情況,一年下來也不會有幾次。
然而,在A股市場,新股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卻是十分罕見的現象,因為A股申購中簽率也是罕見的低下,因為一、二級市場存在十分巨大的差價,因此,A股上市首日一般漲幅都會在100%以上,有的甚至高達600%。這就是A股的新股申購與炒新狂潮。
人們有理由擔憂,在新股爆炒所帶來的賺錢效應的示范下,創業板隨后的新股發行必然會更加瘋狂,投資者打新的積極性會越發高漲,股票的發行市盈率也會進一步走高。(管小峰 徐建華)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