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請破產保護。作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破產案,雷曼引發的震驚極大地沖擊了美國的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并且將其震下懸崖。
如今,華爾街金融機構依舊在買賣交易各類金融衍生產品,盡管一些金融活動已經受監控,但沒有具體標準可循。美國金融政策制定者和議員們在過去一年間所做的事情是,拯救金融業,而不是變革金融業。美國的大型銀行業已淡忘一年前的恐懼并重拾“自信”,無論規模和欲望都再度膨脹。
熱逐風險
達蒙·泰斯塔韋拉德在紐約證券交易所附近擁有一座高檔酒吧。在華爾街鼎盛時期,金融機構的員工經常過來喝一杯,一杯酒要價差不多25美元。
泰斯塔韋拉德告訴美聯社記者:“我們現在推出減價時段,以前從不減價。客流量著實不如從前。”
對比一年前,華爾街上吃飯、喝酒、娛樂等支出明顯減少。不過,華爾街的根本特征之一卻未改變:大型銀行仍在尋找“富有創意”甚至投機的盈利方式。
2009年第二季度數據顯示,華爾街金融機構依然嚴重依賴交易席位所獲利潤。2008年第四季度,高盛集團的風險資產交易幾乎停頓。但到今年第二季度,交易利潤攀升至高盛總利潤的將近50%,接近兩年前經濟衰退開始前水平。摩根大通公司的交易業務情況類似高盛。
同樣在今年第二季度,5家美國最大銀行單一交易日平均潛在損失增加至10億美元,比兩年前上升76%。
生者更強
雷曼申請破產保護,摩根大通收購貝爾斯登公司,以及美國銀行收購美林銀行,這些都改變了華爾街的格局。在金融地震中存活下來的金融機構面對更少競爭者,卻獲得更大“蛋糕”。
高盛、摩根大通、富國銀行、花旗集團和美國銀行,這5家美國最大銀行今年第二季度利潤合計130億美元,相當于2008年同期利潤的超過兩倍、2007年同期207億美元利潤的將近2/3。
與此同時,美國銀行和富國銀行承擔了41%“房地美”和“房利美”擔保的貸款發放。這些貸款今年上半年為這兩家銀行賺取284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240億美元翻了超過一番。
“大型銀行現在比以前更加強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西蒙·約翰遜說,“他們已擴大市場份額,在華盛頓呼風喚雨。”
高薪重現
美國大型銀行“好了傷疤忘了痛”的另一現象是巨額薪酬重現。
10家美國最大銀行去年秋季獲得2500億美元政府救援資金后向員工發放7位數薪酬,引發國會議員震怒。包括花旗首席執行官維克拉姆·潘迪特在內的華爾街一干高級管理人員隨后同意只領取1美元年薪,但大多數業績突出的交易員仍然繼續領取高薪。
高盛今年第二季度花費66億美元支付員工薪酬福利,比兩年前增加34%。花旗盡管1/3股權歸政府所有,但仍擁有一名領取上億美元薪酬的明星能源交易員。
高盛首席執行官勞埃德·布蘭克芬上周在德國出席一場銀行會議時承認,銀行員工獲得過多薪酬“違背公眾利益”。
他說,獎金對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相當重要,但“執行不當同樣會引發過度(投機)”。
改革監管
在華爾街繼續圈錢的過程中,美國政府并未作壁上觀,而是推波助瀾。從前總統喬治·W·布什時期開始,美聯儲、財政部和聯邦儲蓄保險公司動用數以萬計美元,借助注資、低成本貸款和損失擔保等方式為金融機構保駕護航。
美聯社評論,政府這次不惜成本救援金融業可謂創下先例,將鼓勵私有行業投入更大規模的風險追逐。
總統貝拉克·奧巴馬定于當地時間14日在華爾街26號發表講話,勾勒政府撤出金融業計劃,呼吁立即采取行動改革金融業監管體系。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勞倫斯·薩默斯上周告訴媒體記者:“在一切發生后,今年正是金融監管體系改革之年。”
奧巴馬選擇在華爾街26號發表講話可謂頗費心思。這里是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的就職地,也是第一屆美國國會召集并通過人權法案的場所。
奧巴馬預計還將呼吁國會立法批準政府接管和關閉瀕臨破產的金融機構,以防金融危機重演。(記者 卜曉明)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