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資金貸款”概念放大
加強流動資金貸款流向管理,減少挪用風險。
30日,銀監會發布《流動資金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分析人士認為,《辦法》明顯擴大了“流動資金貸款”概念,監管部門欲將“受托支付”的支付管理模式擴大到各類貸款,以防范信貸挪用風險。
支付新規全覆蓋
一般而言,流動資金貸款是為滿足客戶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臨時性、季節性的資金需求,保證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進行而發放的貸款。但在《辦法》中所稱的流動資金貸款,是指貸款人向企(事)業法人或國家規定可以作為借款人的其他組織發放的用于日常生產經營的本外幣貸款。且同時規定,除固定資產貸款以外的其他公司類貸款業務品種適用本辦法。
有分析人士認為,由于我國存在事業單位借流動資金貸款的情況,如學校、醫院,乃至鐵道部門等,加入事業法人可謂合乎國情,但同時規定除固定資產貸款以外的其他公司類貸款業務品種適用本辦法。則明顯有擴大概念之嫌,“加上周一公布的《固定資產貸款管理暫行辦法》,這意味著所有機構類貸款都將納入支付新規的管理范圍。”
《辦法》還規定,票據貼現、貿易融資、賬戶透支、全額保證金類質押項下的流動資金貸款可視具體情況選擇參照本辦法執行。上述分析人士表示,這表明其它融資手段也將納入支付新規管理范疇。“加之隨后將出臺的《個人貸款管理暫行辦法》,以‘受托支付’為特征的支付管理模式可謂將各類貸款‘一網打盡’。”
據接近銀監會的人士介紹,上述文件標準只是監管部門的最低要求,銀行可以自行掌握上浮尺度,可能出現更高標準。
“受托支付”有效防范風險
無論是《固定資產貸款管理暫行辦法》,還是《流動資金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以及將要公布的《個人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受托支付”成為其中最大變化。“受托支付”是指貸款人根據借款人的提款申請和支付委托,將貸款資金支付給符合合同約定用途的借款人交易對象,這意味著銀行會直接將貸款資金劃入最終收款人賬戶,從而有效控制信貸資金流向,遏制信貸資金違規挪用現象。
業內人士表示,已公布的文件貫徹了貸款全流程管理的理念,針對當前銀行業金融機構經營中普遍存在的薄弱環節,重點規范了合同簽訂、發放與支付、貸后管理部分,其中“合同簽訂”規定基于市場經濟最根本的契約原則,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將固定資產貸款風險管理的各項要求和理念落實到與借款人的合同中去;“發放與支付”規定貫徹貸款“實貸實付”的理念,采用貸款人受托支付的方式,有效監控貸款按約定用途使用,防范貸款挪用風險。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受托支付”使得貸款不通過借款人賬戶,直接進入借款人交易對手賬戶,“在第一站有效防止了貸款挪用。”對于如何防范此后貸款流向問題,連平解釋,信貸資金進入最終收款人賬戶后其性質就已經發生了變化,成為最終收款出售產品后的收入,應當視作其自有資金,而非銀行的信貸資金了。從銀行角度看,控制向其借款人的風險,保證借款人還款能力已經足以。
助推經濟健康發展
銀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貸款新規只是對支付環節進行了一些調整,沒有抬高企業獲得貸款的門檻,也不改變授信條件、期限、利率等要求,因此不會對企業獲得銀行授信產生影響。
與此同時,新規有利于防范貸款快速增長形勢下的銀行風險,有利于優化信貸結構,有助于銀行業金融機構提高信貸管理的質量,有助于防范未來銀行體系的系統性風險,這將從根本上確保銀行信貸資金真正進入實體經濟,支持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該負責人強調,銀監會近期發布的系列辦法,從2007年就已開始研究起草,是對以往和現行貸款風險監管制度系統化的調整與完善,是一項銀行業風險監管的長期制度安排。
有專家認為,監管部門對風險和貸款使用效率做出評估,對信貸擴張的交易進行調查和研究,以致在風險快速積聚時通過修訂監管政策防范風險,是監管部門職責所在。
《辦法》中所稱的流動資金貸款,是指貸款人向企(事)業法人或國家規定可以作為借款人的其他組織發放的用于日常生產經營的本外幣貸款。《辦法》同時規定,除固定資產貸款以外的其他公司類貸款業務品種適用本辦法。
短期影響不改股市大勢
蔡宗琦
券商人士表示,銀監會30日發布的《流動資金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旨在確保資金流向實體經濟,短期來看對市場會有影響,但信貸政策沒有發生方向性改變。下半年隨著熱錢逐步流入以及銀行儲蓄搬家,這部分資金將“對沖”銀行信貸嚴控帶來的影響,不會改變股市大勢。
短期入市資金減少
流動資金貸款管理相關規定的出臺早在市場預料之中,包括銀監會此前發布的《固定資產貸款管理暫行辦法》、《項目融資業務指引》,也是旨在強化貸款流向管理,確保銀行信貸資金真正進入實體經濟,減少貸款挪用的風險。“我認為這一文件是固定資產貸款相關規定的配套,是原來政策的延續”。東興證券研究所所長銀國宏表示,該政策的核心是流動資金在業務規模上要匹配,限制受托支付的條件,避免借款人隨意支付。上述多個文件相繼發布是防止銀行資金進入實體經濟以外市場的一個保障措施,將使得流動性供應鏈條受到影響,短期看進入股市的資金會受到阻礙并減少,會對市場帶來一定沖擊。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宵判斷,流動性政策的大環境沒有變化。該政策旨在使實體經濟復蘇更扎實,降低銀行風險,“信貸資金不能流向股市這一說法以前一直就有,并不是新的東西,信貸政策沒有發生方向性的改變”。
但這一政策對市場帶來的短期影響依然存在。太平洋證券策略研究員劉繼偉認為,A股市場對流動性的變化高度敏感,此消息可能會帶來一定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不管是定向發行央票、還是工行和建行提前鎖定全年的信貸規模以及貸款管理辦法的出臺,都表明流動性的最高點已經過去,接下來流動性會有一個正常的回落過程,在CPI仍為負值和外需沒有真正恢復的背景下,回落的流動性必然會對高度敏感的市場產生影響,市場的震蕩在情理之中。其次,在堅持政策主基調不變的前提下,管理層對于經濟復蘇中的各種風險所采取的微調措施,將對市場預期和投資者情緒產生重要影響。
流動性依然充裕
銀國宏認為,雖然銀行資金將流向實體經濟真實的貸款需求,但只要企業能貸款并有富余資金,就可能進行資金管理——使用銀行資金維持主業,富余資金進行投資管理,這意味著銀監會的規定不能完全打破流動性的供應鏈。
此外,銀國宏表示,目前外匯占款增長迅速,意味著熱錢正在逐步進入,并“對沖”嚴控信貸資金對股市的影響。
李大霄認為,目前儲蓄資金搬家的過程才剛剛開始,熱錢和儲蓄搬家會使得流動性下半年維持充裕的現狀。目前,股指前期上漲幅度較大,估值水平逐漸變得不便宜,市場在這個點位震蕩的可能性加劇。但流動性充裕格局沒有改變,上市公司業績也在逐步好轉,資產注入也使得估值水平慢慢下降,這些因素都會讓部分股票有 “脫胎換骨”的改變。所以,目前風險只是在慢慢增加,不能說市場大勢已經完全改變。(記者 謝聞麒)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