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緩解資本壓力,今年二季度,銀行曾掀起“放債熱潮”,僅今年前7個月,商業銀行已發行次級債總量達2107億元,是去年全年724億元發行量的2.9倍。截至8月,上市銀行次級債發行規模約為4300億元。
這種表面提高資本充足率的方式引起了監管層的重視。
8月25日,銀監會向各商業銀行下發《關于完善商業銀行資本補充機制的通知》(征求意見稿),要求商業銀行在發行次級債務及混合資本債務等監管資本工具補充附屬資本時,主要商業銀行核心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7%,其他銀行核心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5%。
而中信證券一份報告顯示,目前交行、民生、華夏、深發展發行次級債及混合資本債超過核心資本25%,如果發行次級債及混合資本債的新標準確定下來,這些銀行的次級債發行計劃都會受到影響。
在此之前,銀監會副主席蔣定表示,中國銀行機構需要一個“實實在在的高質量”資本,而提高資本質量、增強資本約束、提高抗御風險能力也成為眼下銀行應該更加關注的事情。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通知》所釋放的信號就是警告商業銀行,要擺脫發行次級債補充資本的路徑依賴。”業內人士分析說,要想解決資本充足率問題,銀行只能另辟蹊徑。
山東經濟學院教授吳奉剛認為,次級債發行速度快,是銀行補充資本金較流行的方式。但是這種方式補充的資金不是內生性的增長,而且銀行之間往往通過互持次級債來增加資本充足率,增量資本沒有進入,風險抵御能力并沒有真正建立起來。
面對可能受阻的次級債發行計劃,各大銀行與金融機構被迫改變方式。
目前,除華夏銀行外,深發展、民生銀行和招商銀行3家均有股權融資計劃。同時,浦發銀行公告,其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擬籌資不超過150億元的申請也已獲證監會批準。
金融分析師楊凱捷認為,雖然股權融資行為對銀行比較有利,但是對于二級市場的投資者來說構成了較大的心理壓力。因為一旦有上市公司提出這種配股和增發的方案,市場會擔心擴容的壓力,導致相關股票表現不理想,甚至導致整個銀行股的弱勢表現,進而拖累大盤。
楊凱捷表示,面對市場的負面效應,股權融資只能是銀行的無奈之選,隨著銀行融資渠道和手段日趨多樣化,銀行會找到更為合理的融資平臺。
在天量信貸的資金需求壓力下,銀行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的資本充足率,而在之前屢試不爽的次級債被監管部門加以諸多限制的情況下,股權融資成為他們補足資本充足率的新途徑。(李敏康)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