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國家統計局、海關總署、財政部上周密集公布了11月份中國經濟金融數據。數據顯示,從工業增加值到外貿進出口,從投資到消費,從物價到財政收入,11月份的中國經濟回升態勢強勁,而貨幣供應量與信貸的高增長,仍然是經濟平穩復蘇的有力支撐。
經濟“暖冬”已成現實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1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5.8%,前11個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2.1%。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11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9.8%,環比增長5.4%。盡管前11個月外貿進出口總值以及進出口均顯示為負,但從各月環比情況看,外貿呈現出逐月回升的勢頭。財政部的數據顯示,11月份全國財政收入5029.3億元,比去年同月增加1236.9億元,增長32.6%。中國經濟的回暖正在提速,“暖冬”已成現實。
分析人士稱,經濟發展指標繼續保持良好增長,中國經濟出現V形反轉。但在后危機時代中國經濟要實現平穩較快發展,必須調整以投資為主、消費為輔的增長態勢,把經濟增長主動力切換成消費。實際上,之前政府的一系列促消費措施已使我國內需對經濟發展貢獻度不斷加大。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繼續平穩較快增長,同比增長15.8%,前11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5.3%。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杰說:“貨幣供應量增長的最新數據顯示當前市場流動性依然充裕,良好的資金面仍將為經濟平穩發展發揮積極作用。從目前M1增幅大于M2近4.9%的情況看,當前市場需求旺盛,居民投資意愿較強,企業經營活動進一步活躍。”
謹慎應對通脹預期
由于CPI由負轉正,市場對于通脹預期的爭論愈演愈烈。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的態度十分明確:“CPI‘轉正’主要是由食品和居住類價格上漲帶動的,目前不存在通脹。”
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袁鋼明認為,現在可以做出這樣的判斷,即通貨緊縮之憂已經消除,通貨膨脹尚未顯現,但須更加謹慎對待通脹預期。
農業銀行高級分析師李剛卻認為,雖然對目前部分商品價格的溫和上漲不必太擔心,但必須看到,我國價格總水平的變動速率在不同時期并不一樣。之前一年CPI在低位徘徊,一旦進入正增長區間,特別是在工業增速加快和信貸環境寬松的大環境下,在明年仍致力于保持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的態勢下,CPI、PPI可能出現加速上揚態勢。這需要宏觀調控者給予高度重視,做前瞻性判斷并及時采取措施,防止通脹預期升溫,避免經濟運行的大起大落。
而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則表示,畢竟明年總體流動性依然充裕,物價上漲具有良好的貨幣環境,這也是央行實行更有針對性和靈活性的貨幣政策,把握好貨幣信貸增長速度的原因。另外,輸入性因素也加大了通脹形勢變化的壓力。投機性資本持續流入,可能會抵消國內控制通脹采取的貨幣政策的作用。建議堅持動態微調,前瞻性操作。
調控信貸增速和投向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隨著全球經濟進入后危機時代以及中國經濟的逐步復蘇,明年的政策思路總體上看,央行將繼續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以鞏固應對危機的成果。同時會根據新形勢、新情況,著力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重點把握好政策實施的力度、節奏和重點,把握好貨幣信貸增長速度。
連平認為,政府應高度關注資產價格的過度上揚,綜合調控。股市和樓市的過度活躍和投機過熱,往往是通脹的前奏。貨幣信貸政策管理通脹預期,必須注意調節貨幣流向、信貸結構,防止大批資金流入股市并助推資本市場泡沫化。銀監會作為信貸風險監管部門,審慎監管的力度可能更為嚴格。
實際上,監管部門對銀行的風險控制能力已經提出嚴格要求,一是提高了資本充足率要求;二是強調動態撥備,并調高了撥備覆蓋率;三是加強了風險集中度控制,且嚴格要求執行存貸比不得低于75%。
接受采訪的專家認為,今年我國的宏觀調控以全力保增長為主,比較簡單,但是明年我國的調控局面將更為復雜,必須時刻關注經濟形勢新變化,既要繼續保持經濟平穩恢復,又要從長計議,調整結構,改變經濟發展方式,同時還需要對通脹預期加以管理。(記者 李倩)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