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今日將公布今年1月居民消費價格(CPI)和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分析人士預計,當月CPI和PPI同比漲幅可能一減一增,其中CPI漲幅可能略低于去年12月的1.9%。未來經濟仍存在價格成本上升的壓力。
商務部、農業部的價格監測數據均顯示,1月食品價格上漲有所放緩,個別周出現了負增長。而且,由于基期因素變動的影響,只要1月物價環比漲幅低于0.9%,當月CPI漲幅就將低于去年12月。綜合上述因素,市場人士預計1月CPI漲幅超過2%的可能性不大,可能會適度回落至1.5%-1.8%區間。
近期大宗商品價格也出現盤整回落的態勢,但PPI受經濟景氣周期影響更明顯,近期回升勢頭明顯快于CPI。去年12月PPI同比上漲1.7%,專家預計今年1月可能達到4%左右。
去年四季度,各月CPI分別同比上漲-0.5%、0.6%和1.9%,呈現出漲幅逐步加大的勢頭。如果今年1月物價同比漲勢減緩,將有利于降低通脹預期,宏觀經濟政策的緊縮壓力也可能會暫時回落,央行在一季度加息的可能性正在變小。
但應該看到,當前物價小步回升的趨勢已經形成。從去年底的數據來看,食品類和居住類價格是CPI回升的主因,但短期內兩者均沒有明顯回落的可能。非食品價格雖然漲幅不大,但自去年7月以來已經連續6個月環比回升,再加上春節即將來臨,2月CPI很可能進一步攀升,達到2.5%左右甚至更高。與2.25%的一年期基準利率相比,“負利率”現象最早可能在2月出現。
從全年物價走勢來看,今年可能呈現指數前低后高、漲勢前快后慢的趨勢,峰值可能出現在6、7月和年末。去年2月起,CPI出現連續10個月負增長,帶動今年上半年翹尾因素逐步增強,其中6、7月為全年最高,均為2.1個百分點,因此二季度物價壓力將明顯增大。下半年翹尾因素有所減輕,但CPI環比可能繼續上漲,全年的高點可能出現在年末。
這樣算來,今年CPI漲幅有可能達到3%-5%,但這很大程度上是翹尾因素以及“保增長”刺激政策導致的。今年經濟形勢較為復雜,宏觀調控部門應適當上調對物價上漲的“容忍度”。在企業投資熱點缺乏以及新經濟增長點并未凸顯的情況下,如果刺激政策今年逐步退出,明年物價繼續攀升也缺乏支持。
在宏觀調控方面,當前并沒有到需要政策發生重大轉向的時候。因此,重點應在于增強政策的靈活性和針對性。近期針對樓市以及信貸投放過快出臺了一些調控政策,但實體經濟流動性仍相當充裕。加息可能要到物價回升更為明顯的時候才會啟動。
此外,通脹的危害很大程度上在于增加經濟復蘇的成本,以及加深財富再分配不均的程度,損害中低收入者利益。為避免這一情況出現,一方面需要調整經濟結構,理順資源類產品等價格成本機制,提高戰略性物資產品的保障供應能力;另一方面應密切關注糧食、豬肉等重點產品價格,加快收入分配體制改革,提高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體的保障水平。顯然,這些都不是加息就能實現的調控目標。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