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3%左右是溫家寶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之一,而在近日召開的中國高層發展論壇上,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表示,把CPI漲幅控制在3%左右是一個難度較大的目標。面對著物價上漲的壓力和過高的通脹預期,今年CPI的最高增幅將會是多少?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的采訪時表示,“對于目前通脹的問題,我們認為,未來的壓力比較高。單純從CPI的數據來講,2月份的翹尾因素是0.6%,7月份可能會達到1.5%,到6、7月份CPI會突破3%接近4%。”
這主要有兩個原因。劉元春說,一是我們的貨幣,2月份M2(廣義貨幣=M1+儲蓄存款)增長25.6%,M1(狹義貨幣=流通中的現金+支票存款)增長34.4%,這兩者皆處于十年來的一個高位水平,特別是M1,因此貨幣下的壓力和來自需求的通脹壓力可能比較大。第二個因素是成本推動。2月份的PPI(生產者物價指數)是5.4%,燃油動力和固定資產價格指數都接近10%。經濟的復蘇促使我們產品的價格大幅度上揚,最終使我們的CPI出現波動。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當前也存在一些影響物價變動的不確定因素,需要高度關注。例如,隨著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可能加劇。由于中國經濟對國際上大宗基礎性商品依賴程度很高,國際市場上大宗基礎性商品比如石油、鐵礦石、棉花、有色金屬等大宗基礎性商品價格要是上漲的話,剎那之間就會傳導到國內,推高國內的價格。
對于干旱對物價的影響,劉元春比較樂觀,他表示,如果國家抗旱能力得當,努力控制糧食價格穩定,西南地區大旱的天氣對物價的影響應該比較有限。因為中國70%的糧食是在秋季豐收,夏糧并不是很重要,而目前干旱天氣主要影響的是夏糧的播種。比如,2009年在秋天播種的時候,中國曾發生了大面積的干旱,當時也認為糧食會出現大問題,但是后來糧食還是取得了大豐收。張蕭然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