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能耗、高污染的傳統經濟模式到綠色低碳循環經濟模式的轉變,是未
來西部經濟得以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全國政協常委、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國務院西部開發辦原副主任王金祥日前透露,我國西部大開發新10年規劃正在擬定中,將于近日上報國務院審批。據了解,作為第一個西部10年發展規劃的延續,第二個10年發展規劃將在保護環境、發展經濟的基礎上,把唯GDP增長方式的觀念逐漸轉到經濟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上來。
西部財富的源頭來自哪里?發展的動力又來自哪里?在日前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的經濟每月談中,專家學者對此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建設新西部方興未艾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從2000年到2009年,已整整10年。“這10年不僅是歲月的變遷,更是新鮮血液的流轉。”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原國務院西部開發辦副主任李子彬為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副西部開發10年巨變的畫卷:10年來,西部先后建設了120個重點工程,總投資約2.2萬億元,西部的水利、交通、能源、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從2000年到2009年,西部地區的生產總值從1.66萬億元增加到6.68萬億元,增加了3倍,地方財政收入從1127億元增加到6055億元,年均增長19.4%;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5648元提高到14213元,年均增長10.4%,農民人均收入由1161元,提高到3817元,年均增長8.9%,教育醫療衛生、科技文化、社會保障等社會事業發展明顯加快。
同樣令人欣慰的是,10年來,西部退耕還林工程累計人造林10億畝,形成退耕還林139億畝,退牧還草工程累計完成草場圍欄建設將近6億畝,京津風沙源,天然林保護工程扎實推進,西部地區森林覆蓋率提高了6.7個百分點,生態環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把西部地區建設成為經濟發達、山川秀美、文化繁榮、社會穩定、人民生活幸福的新西部不是一代人的責任,它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李子彬表示,西部地區的生產總值、地區財政收入水平、人均生產總值水平,雖然與東部地區水平尚有一定距離,但是,東中西部地區的基本生活水平、基本教育醫療水平、基本社會保障水平應該逐步均等化。新的10年,西部發展首要的著力點就是逐步提高西部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他建議國家繼續支持西部地區在交通、水利、能源、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以新一輪的基礎設施建設,支撐西部地區新一輪的大發展。同時,在全國開征環境資源稅。所得資金主要用于西部地區生態環境建設,補償西部地區為保護西部生態環境做出的經濟發展方面的犧牲。新的十年怎么發展
黨中央、國務院多次重申,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決心不變,基本政策不變,傾斜力度不減。四川省政協副主席解洪認為,“新一輪西部開發要實現重點突破,可以為國家戰略調整開創新局面,為西部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西部擁有豐富的能源和其他的自然資源,經過多年的努力已具有較強的重大裝備制造能力和科研力量。加強西部的幾個重點區域發展,有利于進一步強大、壯大內陸的工業基地,帶動民族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發展,為確保國家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增添新的可靠保障。”解洪表示,西部可以借鑒改革開放以來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的有益經驗,推動基礎較好的地區去集約地加快發展,為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提供重要的引擎。
以大開放帶動大開發,是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的必然選擇。解洪進一步說道,“我們如何順應我國加強與東盟、南亞合作的大趨勢,抓住商品貿易人民幣結算的試點,以及今年中國和東盟貿易全面實行零關稅的政策機遇,更加注重突出南向開放,努力開辟便捷的出海通道,這就會為我們國家西部大開發開辟新的途徑,根本改變我們國家對外開放的格局。把開放和開發有機結合起來,把國家的支持和面向世界在更大空間范圍去配置資源和市場結合起來,這是今后發展的重點。”
解洪同時強調,西部各省市區地域遼闊,是國家環境和生態戰略的重要屏障,應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按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文明理念,促進節能減排和發展循環經濟,特別是一些重點區域要下決心把它建成生態文明示范區,為國家生態安全構筑新的有效屏障。
良好的財稅環境對西部大開發的持續與升級至關重要。李子彬提出,要繼續實行西部企業所得稅稅率15%的優惠政策,促進境外資金和東中部資金投入到西部開發。大力發展西部特色經濟,把優勢資源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增強西部地區自我發展的能力。“下一個10年,有前一個10年的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特色優勢產業發展肯定是加快的。但特色優勢產業的發展是依靠社會資金支持,靠市場提供,而不是國家投入,你沒有優惠政策,很難加快吸引外部資金。”李子彬語重心長地說。
提高資源使用費或開征資源稅,使西部地區豐富的礦產、旅游等資源更多的轉化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也是與會專家們共同的呼聲。李子彬舉例說,“挖1噸煤所收資源費,現在才2塊錢,最多的才5塊錢,但是在西部地區交易是300元/噸,到了廣東是700元/噸。煤老板掙了大錢,國家所得極少,給西部留下的是污染,是廢礦井,這是說不過去的。所以應當提高資源使用費或者是開征資源稅。”
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繼續“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從高能耗、高污染的傳統經濟模式到綠色低碳循環經濟模式的轉變,是未來西部經濟得以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西部企業如何在促轉變中進一步增光添彩?乘著西部大開發的“東風”誕生,現已成功躋身世界乳業20強的蒙牛乳業可以提供一定的借鑒。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黨組成員布小林介紹說,10年來,蒙牛創造就業機會100多萬個,為農牧民累計發放奶款近400億元,累計創造產值1000億元。為夯實產業基礎,轉變發展方式,蒙牛還率先探索和實踐“以生態草原建設為基礎,全力打造綠色和諧產業鏈”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創業至今,蒙牛已投入4億元,在全國的40多個生產基地建設了污水處理系統。2008年,蒙牛斥巨資建成全球最大的畜禽類沼氣發電廠,每年可向國家電網提供1000萬千瓦時的電力。2009年,蒙牛攜手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局、中國綠化基金會,率先在中國成立首個致力于生態草原建設的蒙牛生態草原基金,在綠色生態建設上持續發力。(羅荀)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