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緊鑼密鼓出臺的房地產新政,絕不僅僅局限于房地產市場本身,而是中國經濟退出刺激政策與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組成部分。
未來中國將進入資產泡沫下降而CPI壓力上升的經濟格局。
就市場而言,房地產市場推出嚴厲的新政,證券市場上接創業板,下推融資融券與股指期貨。投資者做出明確的預期,房地產投資者恐慌性撤退,一線城市的異地炒房客失去了銀行的支撐。而地產與金融板塊慘遭池魚之禍,幾乎直線下線。滬市300指數大跌180點,跌幅逾5%,上證指數則跌破3000點。小規模的股指期貨只能跟著大盤趨勢走,表現得比大盤還要夸張。
中國今年的改革幾乎在全方位推進,我們將再次進入改革陣痛期,沒有良方,只有迎頭而上。
就宏觀經濟趨勢而言,通脹壓力進一步上升,資源價格上漲已成定勢。發改委近日發布報告,稱二季度水、電、油、天然氣等價格將一定幅度上漲。但在出臺調價措施時,政府將充分考慮社會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并采取階梯價格等多種方式緩解價格上漲對居民生活的影響。今年征收資源稅如箭在弦上,這也將進一步推動資源價格上漲。
勞動力成本進一步上升。4月10日,為起草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國家發改委就業和收入分配司司長張東生組織相關人士召開閉門會。張東生表示:“不管怎么樣,今年必須拿出東西來,收入分配不能總是空談。”據已披露的消息,壟斷行業的工資改革、央企股權收益進一步劃歸社保等成為重點議題。
稅費改革前兩年拉開序幕,今年進一步深化。房地產的消費稅與保有稅如箭在弦,可能在重慶或者上海先行試射。在收入再分配中,張東生強調稅收政策將起主導作用。我國資源稅、房產稅、遺產和贈與稅等調節收入差距的稅種比重過小或未開征,稅收沒有起到調節收入分配的功能。接下來的收入分配改革中,將加快推進綜合與分類扣除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改革,增加普通家庭日常生活以及教育、醫療等費用扣除標準,降低中低收入居民和工薪階層的稅收負擔。可以預見,未來房產、證券資本利得稅將嚴格征管,研究加強對高額財產轉移的稅收調節,適時開征遺產和贈與稅,以彌補工薪收入階層個稅收入下行的缺口。
除此之外,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召開前夕,20個部委緊急展開15項重大課題調研,籌謀下一步金融業改革的路徑抉擇。作為5年一次的金融業改革盛會,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已經成為中國金融改革的風向標。相關部門提出15個金融課題,各機構領命而去,進行廣泛調研,范圍涵蓋系統性金融風險防范制度、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加強金融綜合經營和“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機構的監管,加強金融機構公司治理等各個方面。
從此次房地產新政,可以看出改革未來走向的些許端倪,如三套房的貸款與風險標準,制定權下放給了各家銀行,而房地產消費稅則下許給了地方政府,今后監管層從銀行資本金、貸款總額等方面進行總量控制與風險控制,而具體措施則由各家銀行按照本銀行情況制定。另一個課題則是實現資本市場與貨幣市場的大監管,將資產價格與通脹壓力掛鉤,以求準確反映市場真實情況。
中國經濟內部進行結構性調整,相關的匯率、利率等政策不宜大動干戈。
中國經濟一方面面臨著通脹壓力,2009年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直到3月份還在作祟,3月份大量熱錢涌入,使得中國資產品價格擺脫2月份的盤整直線向上,加劇了通脹壓力;另一方面,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被房地產等領域的嚴厲調控舉措所抵消。中國資產品價格上漲并未形成明確的預期,這從去年和今年證券市場房地產、金融板塊小心翼翼的走勢就可見一斑,實體經濟還較為脆弱。縮短金融杠桿,其效果與貨幣緊縮等同,在房地產市場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此時如果大幅緊縮貨幣,推出匯率一次升值與連續加息,市場一旦無法承受壓力急劇下行,則改革的空間會被封閉。
房地產市場一度成為中國經濟結構混亂的象征,從房地產市場可以看到公共財政體制的不健全、稅費體制的不合理、收入分配的不公與尋租現象的泛濫。既然中央政府下定決心革除房地產宿弊,勢必將纏繞在房地產市場上的血管等等剝離,否則房地產市場必然進入調整、松動的惡性循環。
房地產墮入地獄,中國實體經濟也將墮入地獄。房地產長期健康平穩發展,意味著中國的經濟改革大功告成,貨幣戰爭贏面過半。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