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名副其實的“最低工資調整年”,但最低工資的調整并沒有得到應有的掌聲。專家認為,原因有三:一是調高最低工資標準,增加了企業成本,反過來工作崗位就會變少;二是相比GDP增速,最低工資增速聊勝于無,甚至有些不進反退的味道;三是在GDP三大塊中,政府收入增速過快,有擠占勞動者收入“嫌疑”
分子不敵分母
1月22日,江蘇率先宣布,自2月1日起調整最低工資標準,一類地區從850元調整到960元,漲幅約為13%。之后,浙江、廣東、福建、上海、天津、山東等陸續調整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幅度都在10%以上,一些省份超過20%。
截至目前,今年已有11個省區市調整了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平均調整幅度達17%左右。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言人尹成基介紹,還有20個省份計劃將在2010年適時調整最低工資標準。
然而,全國大范圍最低工資調整幅度存疑。中華全國總工會集體合同部部長張建國日前對外界表示,我國居民勞動報酬占GDP的比重,在1983年達到56.5%的峰值后,就持續下降,2005年已經下降到36.7%,22年間下降了近20個百分點。而從1978年到2005年,與勞動報酬比重的持續下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資本報酬占GDP的比重上升了20個百分點。
“假如GDP為分母,那么勞動者的報酬則是分子,分子的發展速度遠遠趕不上分母的速度。”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對《國際金融報》記者一語道破天機。
三塊收入細算賬
中低收入階層工資的改善幅度遠遠趕不上社會發展的速度,對此,孫立堅認為,問題出在要素分配上。“要素分配包括勞動力分配和資本分配,我國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結構,應該以勞動力分配為主,但現在中國目前有向資本分配傾斜的趨勢,勞動者得到的報酬相應減少。”
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宋頌興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政府收入、企業收入、居民收入是GDP的三塊蛋糕。在企業利潤上升不明顯情況下,政府財政收入增幅則高達30%,遠超GDP的增長速度。“本來歸勞動者的那份蛋糕被切去了,非常明顯。”
宋頌興認為,在GDP的三大塊中,企業必須獲取利潤,政府收入也有稅法等法律保障,只有勞動者收入處于最弱勢地位,除了最低工資標準的規定之外,沒有任何實質性的組織和法律對其加以保障,需引起足夠重視。
產業升級為根本
據不完全統計,近兩年,因收入分配和保險福利問題引發的勞動糾紛占勞動糾紛的65%以上,已經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因素。
“當務之急是要先增加居民的總體收入,政府該讓利的要讓利。”宋頌興建議,在讓勞動者得到應得的那份大蛋糕后,再進一步細分人群,通過調整所得稅轉移分配,調節過高收入,提高最低收入,分食小蛋糕。
孫立堅則從宏觀層面提出了“三步走”對策,第一步加快推進城市化、國際化進程,充分創造就業機會;第二,對金融體系嚴加監管,控制資本密集行業中的金融泡沫,預防產業資本空洞化,提高勞動者分配權力;最后,加快產業結構升級,使勞動力在技術密集型企業的地位不可替代。
兩位專家均認為,一味調高最低工資標準并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會推高企業成本,這樣一來,企業就不干了。”孫立堅提醒。 (劉菁)
參與互動(0) | 【編輯:李瑾】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