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園,不僅僅是各民族集中展示文化精華的舞臺,同樣也是各國頂尖制造工藝亮相的“競技場”。從這些世界聞名的“各國制造”身上,正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過程中蛻變騰飛的“中國制造”,無疑可以汲取到大量寶貴豐富的經驗;世界經驗給了我們最為生動的啟示。
啟示一:融合傳統工藝
意大利是當今世界奢侈品生產的大國。為何標有“Made in Italy(意大利制造)”的衣服、皮鞋和汽車,總是能比同類產品要高一個甚至幾個價位?上海世博會意大利展區總代表貝良米諾·昆迭里認為,答案在于意大利的產品總是強調將最新科技與傳統工藝相融合。
此次意大利館專門把聞名于世的意大利傳統手工作坊“搬到”了世博園區,游客可親眼目睹包括菲拉格慕制鞋、來自克雷莫納的小提琴制作、沙發制作等意式精湛工藝的誕生過程。
對于在世界上影響力越來越大的“中國制造”,昆迭里認為價格優勢曾是它取勝的關鍵,使其從半成品加工起步,發展到目前的高科技實力也令世界矚目。“在發展過程中,中國非常注重吸收外國經驗,改善自身不足。”昆迭里說,“我希望‘中國制造’未來不僅在價格方面有優勢,還會在質量方面有長足進步。”
啟示二:構建嚴格質量控制
在世博會德國館的“檔案室”和“工廠區”內,既能發現智能控制的洗衣機,也能看到簡單實用的多功能錘鉆。從生活到工業的方方面面,德國產品無處不在;再仔細看看品牌,既有聞名世界的大公司,也不乏穩扎穩打的小企業。“德國制造”在世博會上展現出生機勃勃的全景。德國館新聞部經理孔然蒂認為,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對于“德國制造”而言是最重要的。
談起“德國制造”,孔然蒂滔滔不絕;而問及熟悉哪些中國品牌時,她卻遲疑了很久。熟悉中德經貿關系的孔然蒂說,我們也在很多領域與中國企業有合作,一些中國企業往往會說“差不多就行了”。但在質量問題上,“差不多”的態度是行不通的,這樣會帶來更多問題,更會影響產品和企業聲譽。
啟示三:合格人才最為關鍵
單就面積而言,瑞士是一個小國;但從制造業角度來說,“瑞士制造”卻擁有極高的國際聲譽,“紅底白十字”的瑞士產品經典標志已經成為高品質的象征。瑞士館館長兼副總代表馬努埃爾·薩爾赫利認為,通過完備的職業教育體系,培養合格技術人才,是保證“瑞士制造”品質的關鍵。
“最好的例子就是手表,這個行業需要特別精密的設計與制造。”薩爾赫利說。在瑞士,很多人高中畢業后,不需要去上大學,而是直接進入制表業等職業教育系統。還有很多人一邊上大學一邊做學徒工,參加培訓,這對職業技能有很大提高。“‘瑞士制造’的經驗除了教育還是教育!”
孔然蒂認為,企業只有不斷創新、重視培訓、完善服務才能提供更多的發展動力。這位德國人對“中國制造”的建議是“建立完善的職業培訓體系,讓員工更有責任感,具備這種意識——要生產完美的產品”。
參與互動(0) | 【編輯:李瑾】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