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6月1日起給員工整體“加薪”30%之后,富士康又宣布,自10月1日起,富士康集團深圳地區各廠區將再度上調標準薪資,加薪幅度達到66%。同時還推出“周休一”制度,另有一系列關愛員工措施出臺。
盡管人們對“加薪”的同時會否增加工作量、“周休一”會否增平日勞動量表示擔憂,對其他地方的富士康工廠加薪寄予期待,但就總體而言,富士康的這一系列舉動,多少令人欣慰。
今天,從各省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到一些企業紛紛增加薪酬,再到各方敦促企業改善工作環境條件、滿足職工的各項物質和精神生活權益,“維護合法權益、實現體面勞動”已成共識和潮流。無論是被動跟上,還是主動順應,一些企業在這方面做出的積極努力都值得贊賞。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現實似乎也提出了一個我們不得不直面的問題:實現體面勞動的各項實在舉措,會不會加速中國廉價勞動力終結,進而導致那些勞動密集型的代工廠向成本較低的國家轉移?
我們首先應當正視,目前一些企業在加薪、休假和保障其他合法權益方面的舉措,導致勞動力成本增加,乃是對其過去這方面一直陷于停滯狀態的補救,從而回復到正常的發展狀態上來。也就是說,這種必須付出的勞動力成本,應是與時俱增的,而不能一成不變,這也應成為現代企業的一種基本價值觀。因而,這種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并不是因為中國勞動力的短缺而引起的,而是企業發展本身的內在條件所要求的。
勞動密集型的代工廠,為盡可能多地獲取利潤,當然會進行勞動力綜合成本控制。但明智的企業更多地是通過科技、勞動者素質提高等來節約勞動力總成本,而不是著眼把單個勞動力成本降下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只有前者才更適于生存發展,也更合乎潮流。否則,代工廠無論走到哪里,必然都會面對不斷增加單個勞動力成本的基本訴求,最終面臨生存危機。
從宏觀層面和長遠情況來看,我國勞動力供大于求的總量性矛盾依然突出。比如,今后一個時期,每年城鎮新增勞動力人口約1000萬人,農村有超過1.5億富余勞動力需要向城鎮和非農產業轉移。這些都表明,勞動密集型企業在中國仍有相當的存在需要。
因此,現實就迫使決策者作出抉擇,既要促進充分就業,使每一個勞動力因有工作而擁有生活來源和保障;又要實現體面勞動,不斷滿足勞動者的正當利益訴求,實現有尊嚴地工作和生活。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通過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的辦法,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二者的統一。 陳家興
參與互動(0) | 【編輯:梁麗霞】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