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偏逢連夜雨。
盡管IPO (首次公開發行)新規令打新股產品收益率大為降低,但銀行仍盼望在融資規模可能超過400億的中國建筑IPO上分一杯羹,但中登公司卻在此時潑了一潑冷水。
據悉,為防止中國建筑IPO后被爆炒成為中石油第二,中登公司按證監會的口頭通知暫停了信托公司開設證券賬戶,很可能兩周后才能恢復。由于目前銀行的打新理財產品均與信托公司合作,此舉的最直接的影響是,不少上周或本周發行(包括擬發行)的銀行打新理財產品很可能趕不上中國建筑下周的新股申購了。
個案
中國建筑這只大盤股IPO就要來了。個人投資者張先生摩拳擦掌,也希望能從這中獲得較好的打新收益。同時張先生亦聽到不少市場人士建議,機構更具備大盤股的打新優勢,于是他準備拿出一筆錢申購新的銀行打新理財產品。最近一周,他卻獲知新的打新產品未必能申購上中國建筑股票,這令他感到疑惑。
暫停新開戶“阻擊”打新產品
“已經有一個多星期了,我們上周就沒能新開戶”。廣州一家私募投資公司負責人表示。“都是一些信托公司惹的禍,他們為了打新股,有的一下子開了1000個賬戶。中登公司因此停了信托公司的新開戶申請。”該公司第五期的產品已經開始募集資金,開不了戶讓公司負責人心情焦灼。
一些信托產品開幾百甚至上千的關聯賬戶,只是為了提高新股中簽率。根據6月上旬證監會發布的新股發行體制的指導意見規定,投資者只能選擇網下或者網上一種方式進行新股申購,同時對申購賬戶上限亦做出限制。中登公司亦規定投資者網上打新股只能一戶一申購,不能重復申購,已經參與網下初步詢價的配售對象不得參與網上申購。
監管層的本意是為了提高中小投資者新股中簽率,防止新股首日上市爆炒風險。但這減弱了機構打新的優勢。于是部分信托公司通過開設上千個賬戶的方式解決了銀行資金申購規模限制的問題。具體的操作是,銀行將一個理財產品與信托公司的一個系列信托產品掛鉤,每個信托產品的規模都不大。而之前一般是銀行的一個打新理財產品認購一個信托產品。通過幾百個或更多的信托賬戶打新,銀行可申購的新股額增加,中簽的概率也將大大提高。
這種方式中登公司亦有自IPO重啟以來賬戶新增數據。根據6月份數據,在6月18日新股申購規則出來前,每周開戶數在32萬—33萬間。6月29日桂林三金網上網下發售同時進行。在6月22日至26日這周,新增A股開戶數增長到45萬戶。新規出臺后,A股開戶的數量一周內明顯增加了12萬多人。
接近證監會人士告訴記者,監管層注意到新規改革后桂林三金、萬馬電纜首日上市仍遭到爆炒,從而了解到不少私募信托產品、打新股產品通過開設多個賬戶參與打新。監管層認為這讓中小投資者承受了較大風險。同時中國建筑IPO即將到來,這只大盤股如遭到爆炒,可能成為中石油第二。出于此種考慮,中登公司采取暫停開戶的措施。這個措施只是暫時性的,估計在這兩周內信托公司就能恢復開戶,原有已經發行的產品不受影響。
銀行打新或再次失語
上周四銀監會的一紙通知雖明令大眾銀行理財產品不能直投股市以及相關基金,但并未限制銀行理財產品打新股。盡管業內普遍認為上述停止開戶只是暫時性的,但新的銀行打新產品也可能因此再次失語。
東亞銀行(中國)就遇到了這個障礙。東亞本擬在上周發行一款打新股打新債信托產品,消息已經對外公布,但產品遲遲不見蹤影。東亞財富管理部人士表示,產品已經獲批發行,但卻因開戶問題讓產品不能與投資者見面。
這款產品以非單純打新的配置類理財產品的面貌出現,跟交通銀行7月1日剛發行完畢的“得利寶·新股連環打”產品異曲同工。此外建行亦推出的一款債券型基金信托類理財產品,可以將不低于70%的資金參與新股申購;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天富系列”人民幣理財產品,可將任意比例的資金進行一級市場新股申購或增發新股、新債、可轉債及可分離債申購。這些均是銀行針對IPO新政改良后的打新股產品。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桂林三金和萬馬電纜申購時,銀行舊的打新產品就已失語。桂林三金網下配售結果公告顯示,278家網下申購的機構投資者中,僅有9家銀行管理的13個企業年金計劃參與網下申購。萬馬電纜網下配售結果公告顯示,269家網下申購的機構投資者中,僅剩下5家銀行管理的10個企業年金計劃參與網下申購。除了企業年金計劃,并沒有銀行其他理財產品在已披露最終網下申購信息的新股中露面。而在上一輪(2007年全年和2008年上半年)的打新熱潮中,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是絕對的主力。其總規模(約4000億-5000億元之間),占據了2.5萬億元打新資金的近1/5。
就在銀行舊打新產品退出市場,新產品推出之時遭遇開戶暫停,這多少令銀行難以接受。交行人士稱,一些銀行在IPO新政出來后,就積極改進打新產品,以求能夠搶得股市一杯羹。在停頓了將近一年以后,新股發行將會比較密集,若出現融資規模較大的新股IPO,理財產品打新股仍然可以發揮資金規模優勢,起到強化產品收益的作用。交行快速推出新產品也是基于此。
而東亞銀行人士表示,對于此次暫停開戶,銀行也正與有關部門溝通中,但如產品不能如期發行,將錯失中國建筑這一大盤股的打新收益。 (王梅麗)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