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原副校長、低碳能源實驗室主任,是中國最早從事應對氣候變化研究的學者之一。哥本哈根中國代表團高級顧問團成員。
中美1:1出資推進新能源合作
南方都市報(以下簡稱“南都”):美國總統奧巴馬訪華時,中美發表了在新能源技術領域合作的聲明。兩國將在哪些領域展開合作?
何建坤(以下簡稱“何”):中美簽署合作協議,其中成立中美清潔能源中心。這個中心要啟動的合作領域是建筑節能、電動汽車、煤的清潔利用和CCS(碳捕捉和封存)。要籌資1.5億美元。
南都:出資比例是怎樣呢?
何(笑):大概是1:1。5年時間,用于這幾個領域的研究、開發,還有合作示范。但這是雙邊合作,不在《公約》框架下。
合作是為將來占據市場做準備
南都:對比美國,歐盟與中國在這個領域的合作是否密切?
何:應該這樣說,從歷史上說,中歐能源領域合作比中美更務實,項目更多。
南都:美國和歐盟低碳領域的技術,哪個更領先一些?
何:歐盟在風力發電、生物燃料技術是比較領先的。
就像美國在IT革命時期抓住了機會,歐盟也想趁機發揮它在低碳領域的技術優勢。
南都:美國在能源方面也有自己的優勢吧。
何:但是原來沒有像歐盟那么積極地在政策層面推進。如果不能在政策上推進,就不能激勵企業在這個領域加強研發,這樣他們將來會丟掉世界的市場。
所以奧巴馬要加強新能源技術研究、開發和示范,十年內將投入1500億美元,首先就是看到,新能源發展將帶來750萬人就業,能幫助企業占據國外市場。
南都:所以,看起來像是合作,其實也是在為自己的將來做準備。
何:當然也會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促進二氧化碳的減排。
沒有建立起優惠的技術轉讓機制
南都:大家談發達國家提供技術援助,但技術怎么轉入到中國來?
何:現在是這樣,商業性的引進技術在大量發生,但這是要錢買的。公約下的技術轉讓,應該是無償或者是優惠的,但現在還沒有這樣的機制。
南都:總的來說,“低碳”會給未來帶來什么改變?
何:發展低碳經濟越來越成為世界經濟社會變革的潮流,如果抓不住發展,未來低碳領域就沒有競爭力,將來世界的格局會發生變化。(作者:楊傳敏)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