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5月30日電(鄒瑞玥)由復旦大學主辦的“上海論壇2010”30日在上海閉幕。為期兩天的論壇上,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名學、政、商界代表,就金融危機后亞洲經濟的復蘇與轉型、展開深入探討。
與會者普遍認為,伴隨著技術進步與經濟發展的重要機遇,每一次危機為人類打開了一扇通往未來的大門。
本次論壇內容涉及廣泛,包括金融危機后亞洲城市的反思、中國經濟復蘇的全球影響、中國與全球各國的貿易合作關系等。與會者普遍認為,伴隨著技術進步與經濟發展的重要機遇,每一次危機為人類打開了一扇通往未來的大門。
閉幕式上,上海論壇專家委員會主任袁志剛代表上海論壇,發布了《上海論壇共識》。共識指出,亞洲穩健復蘇和持續發展的美好藍圖值得期待,為了應對內外部的多重挑戰,實現經濟的持續穩健復蘇,亞洲各國必須立足長遠發展,增強域內合作,認真反思增長模式,加快調整經濟結構,通過多維重構來夯實亞洲經濟復蘇的基礎,打造亞洲經濟持久繁榮的新型動力機制。中國應通過發展方式轉型形成更具包容性和持續性的增長方式,通過刺激國內居民消費來夯實增長的內部基礎,通過優化產業結構來擴展貿易的盈利空間,以此與美國等發達經濟體在更高層次上開展良性互動。
共識中還提到,由于能源和生態的時空配置對經濟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亞洲的秩序重構還應考慮新興能源和低碳經濟的引擎效應。亞洲各國應按照“共同但有區別”的原則推進能源利用、生態保護和氣候合作,日本、韓國等國應基于其發展階段率先降低排放量,并對其他國家提供資本和技術支持;中國、印度等國既應基于大國責任提出減排的路線圖和時間表,更應在促進經濟增長和發展低碳經濟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這不僅需要依托技術創新和市場培育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開發新興能源,而且需要依靠自主創新和市場完善推進企業技術進步、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伴隨著要素流動性和人口集聚性的增強,亞洲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正在經歷著史無前例的城市化進程,亞洲各國必須認真總結城市化進程的經驗教訓,努力找尋城市發展的最優路徑,以在城市發展、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居民生活改善之間形成良性互動關系。
2010年上海世博會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這為展示城市經濟的繁榮、城市科技的創新、城市社區的重塑和城市文化的融合提供了平臺,也會為人們深入思考城市發展的經驗、挑戰、趨勢及其路徑選擇提供了契機。上海世博會帶給亞洲的不僅是新產品、新發明等“工具理性”,而且是新創意、新理念等“價值理性”。就思想啟示而言,亞洲的城市發展不僅應體現在外延層面的城市人口規模不斷增加、占比不斷提高,而且應體現在內涵層面的產業結構優化、居住環境改善、服務能力增強以及行政效率提高等。只有將外延拓展和內涵提升有機結合,亞洲城市發展才可以有效回應各種“陷阱”和“挑戰”,并通過產業集聚效應推動經濟增長,通過信息互動效應推動社會融合,通過市場帶動效應推動科技創新,從而更好地實現居民生活改善和福祉增進的發展目標。
參與互動(0) | 【編輯:聞育旻】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