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來,大盤和個股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反彈。妻早些日子騰出的部分資金也開始按捺不住,想反手做多,但接連幾天,都捏捏放放,未能如愿。
既然一直想買,為何遲遲未能買入?原來,我發現妻是在“擠牙膏”。
記得去年7月,妻就曾經“擠”過“牙膏”。去年7月3日開盤前,當時上證指數2651.72點,銀星能源13.07元,當天上證指數收盤為2703.53點,銀星能源最低價12.61元,收盤價13.87元,妻買入委托價12.58元,以3分之差未能成交;7月4日,銀星能源最低價13.51元,收盤價13.80元,妻買入委托價13.18元,又未能成交;7月7日,銀星能源最低價13.85元,收盤價14.63元,妻買入委托價12.80元,還是未能成交。這3次委托,好比擠了3次牙膏,均以“失敗”而告終。
其實,我發現妻不僅在買入時“擠牙膏”,而且在賣出時,也愛“擠牙膏”。典型的一次是去年5月23日。這天,妻見29元買入的綿世股份勢頭不對,遂準備以漲停價31.75元賣出。當時,我告訴她,如果真的想賣就要果斷,不如保本出局為好。妻不聽,仍以漲停價委托。結果,該股當天最高29.28元,收盤27.50元,妻的委托自然沒能成交。6月6日,同樣因“太貪”沒有賣出。6月23日,離第一次委托賣出剛好一個月時間,綿世股份的最新價已跌到了14.63元,妻顯然已經忍無可忍,準備狠狠地“擠一擠”牙膏時被我勸阻了。幾天后,該股收盤價又漲到了18.98元,我提醒她“想賣可以賣了”,妻自然又是“不想賣了”。
在兩市龐大的股民隊伍里,習慣于“擠牙膏”式買賣股票的人大有人在。按理說,投資者在買入股票時,想圖個更便宜的價格,賣出時想賣個更高的價格,都沒有錯,心情完全可以理解。問題是,當自己的想法不可能實現的時候,還得從實際出發,切忌好高騖遠,有道是“該出手時就出手”。“擠牙膏”式操作還有一個問題是,隨著股價離自己期望的買賣價格越走越遠的時候,投資者買賣的理由和期望價格,往往也隨之一步步地發生變化,最后心頭一熱,趕緊買入(賣出)時,發現自己買(賣)在了最高價(最低價)。
投資者要想在實際操作中取得好的效果,就應摒棄“擠牙膏”式操作習慣,培養雷厲風行的操作風格。無論是對大盤的研判,還是對個股的把握,都需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合適的心理預期,當大盤漲到一定時候,認為已經見頂、目標股票價格已高,到了該出手的時候,就要排除干擾,相信自己,在第一時間果斷了結,哪怕價格適當低點;當大盤跌到一定程度,認為已經見底、目標股票價格已低,到了該出手的時候,同樣要排除干擾,相信自己,在第一時間果斷買入,哪怕價格適當高點。這樣做,就可以有效地防止“擠牙膏”現象的出現,使自己成為一名堅定果敢、與眾不同的投資者。(謝宏章)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