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寧波3月11日電(記者 徐小勇)伴隨著全球性通脹預期強化以及加息周期臨近,外幣理財產品的收益水漲船高,這令國內外幣理財市場重拾火熱聲勢。虎年伊始,外幣理財市場的清冷局面已一去不返。
由“冷”轉熱
此前,為了走出百年不遇的經濟衰退,2009年各國政府猛藥不斷,普遍實行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而伴隨經濟指標的起色、通脹壓力的驅迫,2010年各國宏觀政策由危機應對到常規管理,部分政府開始回收流動性。
當下,以色列、澳大利亞、挪威等國央行已經上調了基準利率,印度央行連續上調現金準備率,中國也在2010年1月、2月連調存款準備金率,美聯儲也在近三年來首提貼現率。
眾所周知,金融危機以來銀行外幣理財一直門庭冷落。而議息聲起,收益看漲,則使得被壓抑頗長時日的外幣理財需求得以集中釋放。虎年伊始,外幣理財市場迅速升溫,以U型反轉的形態結束以往的疲態,外幣理財產品供需兩旺。
中行“領跑”
據匯通網統計數據顯示,1月外幣理財產品發行數達到118款之多,較2009年12月份增加了30多款,環比增幅超三成。
從新發外幣理財產品的構成方面來看,美元向來是外幣理財的主力幣種,而今年以來美元指數走強、貼現率調高,更加強化了美元產品主體地位;澳大利亞央行在全球金融風暴肆虐中曾率先加息,澳元成為2009年表現最好的貨幣之一,也是“高息貨幣”的卓越代表。
據統計,在市面上百余款產品中,仍以美元產品為主,發行數量到63款;其次為澳元產品,發行了20款;港幣和歐元產品發行數也增加明顯,達到了16款和14款。
其中,有著外匯業務傳統優勢的中國銀行,外幣理財業務方面新年動作不斷,其“匯聚寶”系列推新力度最大,大有領跑市場之勢。除美元、澳元、港幣、歐元產品之外,中行還發行了英鎊和加元產品,鞏固其外匯結構型理財產品譜系完備的優勢。
據了解,作為中國銀行的強勢業務品牌,“匯聚寶”自2002年誕生至今已走過了8個年頭。目前“匯聚寶”產品涵蓋美元、港幣、歐元、澳元、加元、英鎊等主要外幣種類,產品期限從數周到數年不等,產品結構以期限可變為主,此外還包括匯市爭鋒、金上加金等與匯率、黃金掛鉤的浮動收益型產品,掛鉤指標和產品結構不斷創新和豐富,以滿足各種風險承受能力客戶的多樣化需求。
“澳美”爭鋒
中行“匯聚寶”為何能在紛繁復雜的理財市場上搶得先機?中國銀行寧波市分行資金業務部有關人士指出,需求決定市場,包括中行“匯聚寶”在內的外幣理財產品扎堆面市,歸根到底是源于外幣理財市場的內生性需求。“投資者手頭持有外幣,但不愿承受掛鉤海外證券市場的QDII理財產品、B股證券投資等的投資風險,并且不愿結匯而承受匯兌損失,外幣理財產品成為理論上的唯一一個保值增值的理財選擇。”
然而,各銀行紛紛推出花樣繁多的外幣理財產品,如何進行選擇確實是普通投資者普遍面臨的難題。具體的市場趨勢和產品熱點方面,中國銀行寧波市分行資金業務部有關人士認同“澳美爭鋒”的局面。
據報道,1月26日公布利率決議的日本央行、新西蘭聯儲和美聯儲均維持基準利率于低水平不變,但美國良好的GDP提振了美聯儲的加息預期,美元指數強勢上漲,非美貨幣則普遍下跌。
而澳洲聯儲在2010年3月2日將澳元基準利率上調至4%,這是該國央行自去年10月份以來第四次加息。從中長期來看,市場普遍預期未來澳元尚存在進一步加息可能。
上述人士提請投資者注意,雖然澳元理財產品比較熱門,但一般情況下不建議投資者換幣種投資,比如原本持有美元理財產品,改投澳元理財產品,投資者一般需要先將美元兌換成澳元,待產品到期后,再將本金和收益兌換回美元,期間可能造成收益減少。
此外,業內人士也不建議投資者將人民幣轉換成外幣再投資,因為一方面,人民幣理財產品的收益也不錯,沒必要“舍近求遠”,另一方面,投資者在承擔投資市場風險的時候還要面臨匯率風險和換匯費用。 (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