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率網日前發布的《2009年理財產品市場分析報告》稱,去年到期的5388款銀行理財產品中,出現了103款零收益或負收益產品,占比1.9%。負收益產品中有3款的虧損超過了25%,個別產品甚至出現了40%的巨虧。
盡管市場“不作美”,但是產品的設計策略失誤也是導致了產品零收益或巨虧的重要原因。據統計,零負收益的產品中沒有一款在熊市中看空市場,由此導致產品在運作期內一敗涂地。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產品絕大部分不可提前贖回,流動性較差,尤其是結構性產品的自動贖回機制,在單邊下跌的市場情況下“形同虛設”,這也造成了該類產品在市場行情不好的時候幾乎沒有調整虧損的機會。
有理財師指出,進入2010年后,在牛市成立的高風險產品面臨的市場風險相比2008年明顯減小,零收益負收益產品數量在來年有望減少。不過,零收益產品看似沒有賠錢,但投資者卻付出了高昂的時間成本,相對其他投資產品來說,投資者已經是虧損了。
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如何挑選理財產品才能避開零負收益的雷區?除了看清楚產品的類型,在挑選結構性理財產品時,不要只聽銀行銷售人員的說法,一定要熟悉產品的掛鉤標的,看清產品具體結構和風險等級,并且要盡量選擇收益區間相對較寬的產品。
首先,要辨清產品是否保本。目前,不同的掛鉤型產品的保本比例并不相同,大部分產品提供100%的保本,但也有些產品只承諾部分保本。
其次,看清掛鉤標的。事實上,正如買股票和基金,如果對大市走勢沒有認識,就很難買對產品。如果對掛鉤市場不看好,則應選擇保本比例高的產品或采取回避的策略。
此外,“預期收益”不等于“實際收益”。這只是一個收益可能波動的范圍,收益有可能在預期之上,但也有可能在預期之下。按照正規程序,在購買理財產品之前,銀行工作人員會請投資者填寫一個調查表格,以測試投資者的風險承受態度和承受能力,并依據投資者的狀況推薦產品,告知風險。 (殷潔 蘇曼麗)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