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貸緊縮,銀行必會通過理財產品的發行來解決資金供求不足的現狀”。一位銀行業資深人士告訴理財周報記者。
隨著全球經濟回暖入軌,2010年一季度,銀行理財產品發行大幅提速。據理財周報不完全統計,一季度銀行共發行個人理財產品1682款,同比去年增幅近30%。1月份理財產品發行數達525款。2月受春節長假影響,發行數一度下滑至449款,但是進入3月,發行速度明顯加快,達到708款,較上月增幅達到57%。
信貸類產品復蘇,收益平穩
去年年底,銀監會連續出臺針對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的相關規定,一度使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的發行受限,沉寂一時后,該類理財產品的發行迅速崛起,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
1月份信貸類產品僅發行了98款,從去年年底的單月300款以上大幅下降至不足百款,而由于銀監會對轉讓自身銀行信貸資產做出規定,因而在1月的信貸類產品中僅有11款信貸資產類產品,其他80余款產品全部為信托貸款類產品。2月份發行數101款,繼續維持低位。
進入3月,信貸類產品發行增幅明顯,全月發行數量226款。信貸資產類產品發行為88款,多家銀行發行了轉讓它行信貸資產的產品。雖然轉讓它行信貸資產的理財產品風險控制難度加大,但是從目前來看,銀行在選擇資產時基本選擇大銀行的信貸資產,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銀行以及招商銀行等銀行的信貸資產均成為理財產品的標的,同時,在基礎資產的借款人方面,也會選擇資信良好的企業。
提及信貸類理財產品飆升原因,普益財富研究員唐麗瓊告訴理財周報記者,一方面,1月銀行大規模放貸引起監管層的注意,對銀行的信貸采取了收緊的措施,從而使銀行的貸款不能完全解決資金需求方的資金需求,從而一定程度上使銀行通過發售銀行理財產品來解決資金的供求狀況。另一方面,2009年度的“111號文”與“113號文”,使得信貸類理財產品的新模式逐漸發展起來了。
不過,從數據來看,信貸類產品仍然在各類產品中表現穩健而收益較高,受到投資者的青睞,這也是目前在未能找到更好的替代品時,這類產品仍然“頑強生存”的重要原因。一季度信貸類產品的收益水平保持基本平穩,并未出現大起大落。以1年期產品為例,理財產品的平均年收益率均在4.1%以上,其中,1月份4.22%、2月4.19%以及3月4.15%。但是從理財產品中可以看出,大行產品收益水平要低于城商行等中小銀行。
外幣產品收益回調,短期產品受青睞
隨著澳元的加息,帶動了外幣產品的收益水平的上升,但是在3月,則出現了一個反向,部分產品的收益水平出現回調。
在1月和2月,澳元1年期產品中,多款產品預期年收益率在6%以上,而交通銀行“得利寶新藍·澳元1年”理財產品(1Y100229)收益率高達6.4%。然而,在3月份,1年期產品中,難覓6%的高收益,紛紛降至5.5%,甚至低于5%。不過,短期的澳元產品較為平穩。這似乎與澳元加息存在著一定的背離。
除了澳元產品外,港幣產品亦有這種情形出現,交通銀行3月份一年期港幣產品的預期年收益率在1%,僅0.75%,而其他銀行也有所下調。除此之外,歐元和美元也有所下調,但是幅度較小。
交行徐匯支行的相關負責人告訴理財周報記者,隨著經濟的逐漸好轉,投資者在理財需求逐漸增強的同時,理財的穩健意識也根深蒂固。加上今年出現的兩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嚴查信貸資金流入股市和多項調控房價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激升了投資者的觀望情緒。隨著今年到期的人民幣理財產品的收益廣泛叫好,面對加息的預期,投資者更期望于保本基礎上博取收益,風險極低的國債和保本類理財產品自然備受歡迎。
而理財周報記者在走訪多家銀行發現,多數銀行現今熱銷的理財產品多以短期類為主!耙皇强紤]加息預期,期限過長,不利于享受加息帶來的收益;二是考慮資本市場震蕩后可能出現機會,短期產品到期快,易于及時捕捉新的投資機遇!敝袊y行天鑰橋路支行的相關負責人說。
結構性產品發行平穩,機會和風險同存
一季度結構性產品的發行保持平穩,每月均在41款左右。而在掛鉤標的的選擇方面,則更青睞于港股和匯率,特別是中資銀行,多數選擇匯率為掛鉤標的,比如中國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
而今年以來,部分銀行的結構性產品表現不俗,比如渣打銀行掛鉤美國石油指數基金的產品,今年發行的多款產品提前終止而獲得10%以上的收益,成為銀行理財市場的閃亮點。再如中國銀行3月發行的“匯市爭鋒”系列產品BY10014-V(人民幣產品)、HJB10031-V(美元產品)、HJB10032-V(澳元產品)已經提前鎖定了最高收益,產品均掛鉤美元/日元即期匯率。
不過,并非所有結構性產品都能成為佼佼者,中國農業銀行多款掛鉤歐元兌美元匯率理財產品到期為零收益。多款產品獲得高收益的渣打銀行,在一季度到期的產品中,同樣出現零收益,比如ILI200716理財產品,掛鉤斯倫貝謝、圣戈班集團、卡特彼勒、Holcim集團,每半年觀察一次,5個觀察期收益均為0。
業內資深人士建議,投資者在選擇結構性產品中,掛鉤標的、市場狀況和收益結構設計仍是重點考慮的環節,結構性產品存在博取高收益的機會,但是同時也存在零收益甚至虧損的可能。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