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推出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是一次明顯的進步,但另一方面,這套新機制并沒有排除市場投機程度的增加。”在近日召開的“普氏能源資訊中國石油研討會”的間隙,普氏中國高級總監華大威向北京晨報記者評價了中國現行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并建言中國進一步對油價市場化,以透明信息減弱市場投機因素。
華大威是一位長期跟蹤中國能源市場的美國資深專家,其所效力的普氏是全球最大的能源信息供應商。他試圖用倒U字型來向記者解讀中國目前的油價定價機制和投機之間的關聯:倒U字的起點代表在信息不透明時的市場投機程度,終點則代表信息徹底透明后的市場投機程度,起點和終點的投機狀態都處于低點,而倒U字的頂部則代表了由于信息相對透明導致投機達到了猖獗高點。
“在中國公布《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之前,油價信息不透明,市場主體并不可能進行大規模的投機活動,如拋售或囤油,但在管理辦法公布后,油價信息變得相對透明,雖然國家發改委用‘可相應調整’這樣靈活的措辭來避免市場猜測,但市場主體仍然可以大致猜測出油價的走勢,他們便很容易利用信息的時間差來囤油或拋售加劇市場的不穩定。”華大威說。
今年5月8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規定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汽、柴油價格。但事實上這套定價機制似乎給國內投機商預留了周旋的空間。5月,因對政府調高油價預期加大,加之國際油價漲勢強勁,刺激國內的投機需求,不少中間商囤貨待漲。而在6月油價二度上調之后,國內需求乏力,而國際油價亦是一蹶不振,油價調低的預期漸長,因而國內油商在利潤空間擴大的情況下開始消化庫存,批發價格普遍跳水。
華大威認為,只有當油價市場信息即時而透明時,才可能遏制國內的投機盛行,因而如果希望消除中國成品油領域的投機現象,中國需要進一步對油價市場化。(記者 李雋瓊)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