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利用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產業洗牌機遇,斷然終結“小煤礦”時代,大量煤老板被迫集體轉型。據業內人士估計,山西各地“煤老板”手中大約有3000億元的資金,而國內資本市場低迷、投資渠道狹窄,投資出路成問題。(9月21日《經濟參考報》)
山西各地“煤老板”是一個特殊的民營經濟經營者群體,之所以稱之為經營者而非一般意義上的企業家,在于煤礦經營雖然看似高風險、高投入,但依然屬于粗放簡單的資源占有型。由于煤礦行業的發展空間不僅來自純粹的市場需求,還受制于煤電聯動等受到國家計劃價格控制以及國有資本在產業鏈入口與出口均占據主導話語權的特殊性,因此煤老板們普遍缺乏應有的議價能力,依附于煤價的起伏之間。
在煤老板的發展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多數民營經濟本身存在的弊端,以及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困境。煤老板由于本身資源弱小,因此在煤礦行業中基本從屬于挖礦賣礦的單一環節,缺乏足夠的技術含量。
現如今,手握3000億元資金的煤老板何去何從,自然引人關注。如果還是復制前兩年溫州炒房團的老路,那么煤老板無疑會成為又一個投機群體,但這能完全歸咎于他們么?資本的屬性就是哪個領域利潤創造空間大,就往哪個領域去。民間資本徘徊于房貸、股市與房市的怪圈中,恰恰說明當下提供給民營資本的市場空間太小。雖然政府出臺了不少歡迎民營資本進入各經濟領域的政策,但在實際操作中,無論是融資平臺、門檻準入、政策扶持,都存在對國營及民營的二元制區別。
3000億煤老板資金流向考驗市場經濟的創富環境。創富與掙錢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3000億煤老板資金可以在房地產套利,成為助推股市新泡沫的生力軍,但如果能獲得順暢的政策通道、寬松的市場空間與平等的權利還原,它們未嘗不能進入水、電、汽油、航空鐵路等領域,在經營理念、效率提升及競爭催化等方面做出貢獻,同時也獲得應有回報的經濟與社會財富資本,正如報道中所提到的,不少煤老板轉型對高效農業、園區農業、生態農業等現代農業形態興趣濃厚、創辦第一個農村“大學生創業園區”、150多億元民資注入小額金融領域等,就充分證明3000億煤老板資金為國創富、為民生利的多贏格局可以形成,而所需要的不過是制度激勵。 ( 畢舸)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