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三次金融峰會剛剛在美國匹茲堡落幕。圍繞著還未完全過去的金融地震,峰會前后出現了一些爭論,讓人清醒地認識到西方國家對發展中國家“可以共患難,不能同富貴”的心理底線。
除了中美輪胎特保案這樣的保護主義動作外,關于“全球經濟失衡”議題的文字游戲值得玩味。
世界銀行行長羅伯特·佐利克說,匹茲堡峰會上,各國領袖應當為“負責任的全球化”制定一個目標遠大的議程,“促進更均衡增長與金融穩定、發展和氣候變化等方面的努力協調起來。”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多米尼克·斯特勞斯·卡恩則表示,世界各國領導人應該將全球經濟平衡作為峰會的首要任務。在他看來,“我們必須調整經濟增長平衡,增加新興市場的消費,這樣才能在短期得到充分的增長。”而且,“我們還需要對長期增長模式進行定義。”
負責起草峰會《領導人聲明》的美國國家安全副顧問邁克爾·費洛曼就更加露骨,“我們希望達成一個框架協議,以實現均衡增長,就如何解決導致本次危機的各種失衡、就追究彼此責任的程序達成共識。”
為什么要將全球經濟失衡作為峰會一個重要的議題,甚至美國還想將其列為主要議題,還要用契約來約束?上面三位一個比一個直接的談話中不難推導出他們的邏輯,“從龐大經常賬戶盈余和赤字中反映出的不同國家之間儲蓄及投資率的巨大差異”,“正是這些失衡把我們帶入了本次危機”,是新興國家太想賺我們發達國家的錢導致了這場危機———這其實也就是美歐的潛臺詞。
把金融危機的根源歸于貿易問題,頗讓人懷疑始作俑者的智商和動機。
發展中國家以低廉成本獲得的貿易機會,在造福發達國家人民的同時,也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但這樣低端的要求,居然變成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實在有點對不起觀眾。
耍小聰明吧?比不過中國人!中國不回避奧巴馬的弦外之音,四兩撥千斤,改了兩個字,把“經濟失衡”改為“發展失衡”,實際上為會議定了基調。
胡錦濤說,“(經濟)失衡既表現為部分國家儲蓄消費失衡、貿易收支失衡,更表現為世界財富分配失衡、資源擁有和消耗失衡、國際貨幣體系失衡。從根本上看,失衡根源是南北發展嚴重不平衡。”
發達國家寄望于保持現有的國際經濟秩序,寄望于發展中國家始終為他們打工,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夢想。正如本屆峰會為發展中國家增加了在IMF和世界銀行的發言權一樣,政治框架必然為經濟現實讓步。所以,盡管美歐為峰會設置了議程,但中國人的回答是:玩文字游戲,我們陪你玩!(黃毓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