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性氣候頻發,生物燃料爭糧,再加上金融危機的沖擊,全球糧食產量儲量下降,饑餓人口上升,糧食安全形勢愈益嚴峻。
從2006年下半年開始萌生、滋長,到2008年全面爆發的世界糧食危機在接踵而來的金融危機作用下,產生了深重影響:世界糧食供求矛盾激化,糧食庫存消費比大幅度下降到13%,直跌到安全線17%—18%以下;糧食價格成倍暴漲,更多窮人買不起糧食;36個國家發生糧荒,甚至引發社會騷亂,全球有10億人口每天餓著肚子上床。進入2009年后,雖然因石油價格下降使糧食海運費用減低,加之一些國家及地區的增產措施見效和經濟回暖,糧食價格出現回落,但世界糧食形勢依然不容樂觀。
國際谷物理事會(IGC)最近預測,2009—2010年度,全球谷物總產量約為17.48億噸,比上年度減少4400萬噸。與此同時,全球糧食庫存從上年最低點進一步下降:稻米庫存量將減少450萬噸;玉米庫存量將減少240萬噸;只有小麥庫存量從28年來的最低點上有所恢復。世界最大的玉米生產國和出口國美國,玉米庫存消費比不斷下降,在2009—2010年度降為9.1%,創下自1995年以來的新低。對此,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總干事迪烏夫發出嚴重警告:一年前舉世擔心糧價高漲,如今雖然糧價回落,但發展中國家的糧價似乎沒有任何變化,全球饑餓人口又創新高。據糧農組織預測,今年饑餓人口將新增1.04億,使全球食不果腹的人口達到10億以上的空前數量!僅在嚴重干旱的東非地區就有2000多萬人吃不飽飯。然而,迄今各方提供的糧食援助數量卻是20年來最少的。
導致世界糧食形勢嚴峻的原因有多種:一是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重創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糧食生產、貿易和信用交易,同時導致失業率上升,引發民眾工資收入減少,購買糧食的能力遭削弱;二是“厄爾尼諾”現象帶來災難性氣候,嚴重襲擊了太平洋兩岸的近赤道地區,澳大利亞、阿根廷等“世界糧倉”均遭受歷史罕見的干旱,小麥產量大幅度下降;人口大國印度遭遇40年來的空前酷旱,糧食供給受到嚴重制約;三是富人的汽車吞噬了窮人的“活命口糧”,特別是美國玉米工業消費增加迅速,2008—2009年度,美國玉米工業消費占總消費的比重已高達50%。美國《新能源法》規定,到2015年用作燃料乙醇原料的玉米將增加到1.4億噸以上;四是一些發展中國家采取“重城輕鄉”、“重工輕農”的經濟發展戰略,片面迷信世界貿易自由化,對農業投入不足導致產糧能力弱化,國內糧食長期短缺,依賴進口糧過活。
“民以食為天”。一個饑餓的世界、一個糧食危機四伏的世界,不可能是和諧穩定的世界。消除非洲、亞洲諸多發展中貧困國家的饑荒,依然任重道遠。實現糧食安全,有賴于廣大發展中國家從本國實際出發,選擇最佳的經濟發展戰略,把糧食生產置于“重中之重”的地位,不斷提高生產能力,不斷增加糧食供給;有賴于各國積極采取“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加強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堅持走“環境友好型”可持續發展道路;更有賴于世界各國攜起手來,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挑戰。發達國家理應提供更多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幫助發展中國家振興糧食產業。只有這樣,才可能消除造成發展中國家缺糧的根源。此外,建立世界糧食公平、公正的市場貿易新格局和新秩序,最終提高發展中國家在世界農產品市場的地位和話語權,也十分重要。(丁聲俊)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