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已進入倒計時了,交通運輸部門又要像打仗一樣,忙乎春運了。今年一些地方實行了火車票實名制,或許能遏制票販子,讓回家過年的農民工省點盤纏錢。但是畢竟還是那么遠的路,那么多的人,大多數回鄉客很難享受有尊嚴的體面歸程,更談不上舒適。
年年的春運困局,如何破解?40多年前,曾有過“革命化春節”之說,干脆不放假,不讓回家。如今這肯定是冒天下之大不韙。按市場規律,提高價格,抑制需求?可能有人動過這念頭,但稍有政治頭腦也不敢公然提出。可以堂而皇之提出來的辦法是,修更多路,造更多車,把速度再提高一些。筆者認為,這也不是根本解決辦法。據媒體報道的數據推算,2009年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約為15.2億人,而春運40天里的發送量就達1 .92億人。如果把交通運輸設施建到春運期間能為回鄉客提供體面、舒適旅途環境的水平,那么一年中其他300天中就會大量閑置。因此,根本的出路是讓數以億計的“農民工”,成為真正的城市工人,在城市中自己的家里,歡歡喜喜過大年!
加快城市化進程,讓千千萬萬“農民工”成為真正的城市居民,讓他們在城市里安家立業,不僅是解決春運困局,也是解決中國當前面臨的許多經濟、社會結構性矛盾的根本途徑。
百多年來,中國人為實現國家的工業化而孜孜以求,不少人為之流血犧牲。直至今天,大部分中國人才終于有望在有生之年看到國家實現工業化之日了。但是,從西方工業化國家走過的路來看,實現工業化過程中都要經歷一個并非田園詩般的原始積累過程。在中國,億萬“農民工”在一定意義上也可以算是一種實現工業化的原始積累方式。農民進城務工,但在事實上不讓他們在城里安家,而是讓他們掙了錢,回家蓋房娶媳婦,低成本地完成勞動力再生產過程。對企業來說,意味著可以降低工資成本;對城市當局來說,意味著可以降低城市發展成本;對農民自己來說,比被人民公社束縛在土地上時的收入也高得多。除了交通部門在過年時不得不加班加點,難享天倫之樂外,這也許是比西方國家文明順暢得多的原始積累之路。
在一定歷史條件下,這是一條加快工業化進程的捷徑,但不是長遠之計。中國的工業化需要億萬農民轉變為現代工業、服務業的生產者,可更需要他們成為現代工業、服務業產品的消費者。因為,不能總指望外國人幫我們消費這些產品,這次全球經濟衰退就是極好的例證。“村村通”工程、家電下鄉、汽車下鄉,能部分緩解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消費不足、服務業發展不足等結構性矛盾,但還有很多現代工業和服務業產品是難以下鄉的。有研究機構最近發表的調查顯示,中國城市化的進程還遠落后于工業化的進程。解決消費不足、服務業發展不足等結構性矛盾的出路只有讓城市化過程與工業化過程同步發展。當前,成億的城市工人,家小卻在農村,每年“被春運”回家過年,在此情況下,中國能真正實現工業化嗎?
對于人口眾多的中國來說,推進城市化過程,可能比推進工業化要更加艱難。最近一些城市的戶籍制度有所松動,為那些早已是城市工人,可戶口本上的身份仍然是農民的人成為城市人提供了機會,這應該是一個良好的開端,筆者希望能由此推動我國城市化的進程。(陳曉彬)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