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一月二十九日電 題:從本土到達沃斯 市場急欲獲知中國經濟走勢
中新社記者 趙建華
中國經濟全年走勢以及政策取向,如果年初就能作出準確判斷的話,那將是一件幸事。如此,投資者既能規避風險,又能大把撈錢。投資者的這一急切心理,已從中國本土傳到了歐洲的達沃斯。
如今,幾乎所有中國高級經濟官員出席的場合都值得仔細聆聽。第四十屆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中國官員的一舉一動,自然不會被遺漏,一如上屆。
從中國央行副行長朱民到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從人民幣匯率到經濟刺激政策退出,市場緊緊盯住中國官員,希望從他們身上找到未來經濟政策變動的蛛絲馬跡。
經濟數據,成為關注中國最有說服力的理由。八個多百分點的罕見經濟增速,全球第一大出口國、坐三望二的GDP規模,從進出口到投資、信貸、國內消費,中國經濟政策調整引起的市場格局變化,都意味著利益變動——且數量不菲。
從汽車到鐵礦石、原油,日本、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家,都希望中國今年的進口增長勢頭不會放緩;手中持有地產、股票等中國資產的投資者,則希望中國維持現有經濟刺激政策不變。
享受過中國二00九年宏觀經濟數據帶來的喜悅后,投資者更希望得知:今年的貨幣政策是否收縮、收縮幅度如何、“四萬億”投資計劃能否如期完成。
本月中旬,中國央行毫無征兆地突然宣布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令市場大吃一驚。在此前后,調控地產的經濟政策也相繼出臺。
本周,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瑞士達沃斯再次表示,要“管理好通脹預期”。
一些研究機構預測,出于對通貨膨脹的擔心,今年上半年,甚至第一季度,中國可能會在亞太地區率先上調利率。
市場對信貸政策收縮的擔憂隨之加劇,觀望情緒開始蔓延,地產股票價格以及整個股市大盤在本周也以下跌居多。
大多數人相信,國際金融危機難以改變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和長期向好的趨勢。但短期內,在保證經濟增長、就業增加與資產泡沫、通貨膨脹之間,中國需要小心翼翼地找到平衡點。
僅憑投資刺激下的經濟繁榮難以持續,中國需要盡快把持續一年多的投資繁榮,真正轉變為消費繁榮。而且,這一轉變完成的越快越好。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