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財經明星”日前拋出中國股市“足球論”,公開宣稱中國股市“早晚會像足球界一樣,該揭開的黑幕遲早都會揭開”。在這個駭人論調出爐的同時,上證綜指跌至“2時代”,兩市股指加速下行,市場恐慌性情緒彌漫。筆者認為,簡單拿“中國足球”觀察和比擬中國股市,是一種危險的情緒化行為。以專家身份公開散播這種“激進”的觀點,則更非明智之舉。
眾所周知,“中國足球”問題已是病入膏肓,曾讓幾代中國人為之失望,舉國非議乃至痛罵之聲從未停止。此番揪出幾大蛀蟲,實可謂大快人心,也可見最高層“打黑”、“打假”決心,力挽中國足球事業于岌岌可危之亂局。
足球是一種需要激情的體育競技項目,狂熱是球迷群體的一個標簽;然而,股市卻是一個財富投資場所,理性和智慧則為投資者所稱道。等同此理,足球觀察家可以不回避感性和感情因素來談足球,但是股市觀察家卻更需要理性和建設性。否則,情緒化的偏激言論,只能起到激化矛盾和挑逗公眾情緒的作用,甚至引起嚴重后果。當前,實體經濟企穩回升但還需警惕反復,資本市場需承擔保駕護航之責,有必要保持其自身平穩健康運行。
盡管中國股市同樣是一個大名利場,且因投資者眾而難免遭致爭議;然而,此“爭議”絕非彼“非議”,中國股市不是中國足球所能簡單類比的。
首先,中國足球和中國股市的地位與作用完全不可相提并論。
表面上,足球和股市的影響面都很廣,球迷和股民均以億萬計,但是,兩者的地位與作用卻是不可相提并論的。從市場規模來看,足球產業是體育產業的一個分支,其年產值不過數十億元,而股市市值卻以數十萬億計,且與宏觀經濟運行休戚相關;從參與者來看,廣大足球球迷只是足球產業鏈條上的“消費者”,而股市的投資者卻是市場的直接參與主體。
近年來,隨著基礎性制度建設的不斷完善,中國股市的運行與宏觀經濟的關系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中國股市作為中國經濟“晴雨表”的功能日益顯現。數據顯示,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深入和宏觀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企業盈利提升,中國股市飛速發展,滬深兩市總市值從2005年7月28日的3萬億元,至2007年9月7日已超過23萬億元,超過了上一年的國民生產總值,資產證券化率首次越過100%。
盡管股市運行經常出現大幅波動,但是作為居民投資、企業籌資的場所以及資產市場化定價的平臺,中國股市的作用是如何強調也不為過的。
其次,中國股市和中國足球的現狀不可同日而語,中國股市目前的不完善之處與中國足球根深蒂固問題的性質也不同。
中國足球病入膏肓,已經到了非痛下決心徹底根治不可的地步,因此才有此次足球管理高層的地震。中國股市正行走在創新和快速發展的陽關大道,從監管層到投資者都寄予重望。中國足球問題積重難返,歸根結底主要還是人的因素;而中國股市目前的不完善,主要是由其處在“新興加轉軌”的歷史階段決定的,有客觀的原因。
有機構提出,今年是中國股市的“市場化元年”。理由是,融資融券、股指期貨的推出,是中國股市運行基礎制度的根本性變革,中國股市由此將一舉實現升級換代。交易手段的變革,不僅有助于實現股市的穩定運行,還為打造向成熟市場邁進的藍籌股市提供了條件。此外,隨著實體經濟的進一步復蘇,純資金行情一去不復返,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將成為股市上漲的根本推動力量。
再次,中國股市和中國足球的發展路徑注定也不一樣。
如前所述,球迷只是足球產業鏈條上的“消費者”,而投資者卻是股市的直接參與主體。這注定了中國股市和中國足球的發展路徑有別。
從股市監管方面看,正如本報此前所指出的那樣,回顧過去10年中國股市走過的監管之路,我們發現,中國股市監管找到了中國“鑰匙”。立足于“堅持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要與市場的承受程度的統一;堅持監管職能和監管方式要適應市場發展的要求”,中國股市少了“暴風驟雨式”的事后查處,多了“和風細雨式”的務實監管,中國證券市場的“防火墻”悄然成型。
其實,核心問題是中國股市已名列世界三甲,或奪世界第一,而中國男足世界排名僅87位(最新國際排名),能同日而語嗎?(熊 欣)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