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將于本周末在加拿大多倫多召開。在世界經濟呈現企穩向好,緩慢復蘇的背景下,因危機而生的G20機制如何在“后危機”時代找準定位,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和期待。
可以肯定的是,G20機制化將成為大勢所趨。這主要基于全球經濟格局的兩大變化:其一,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產業分工日趨復雜和緊密,各國經濟、金融政策的相互關聯更加明顯;其二,新興經濟體興起導致全球經濟格局出現重大調整,話語權份額調整成為必然。
全球化時代,各經濟體之間的關聯性高度增強,各國國內政策外溢風險不斷高企。次貸危機固然歸咎于美國國內長期的超低利率政策和金融產業的畸形發展,但它的影響迅速蔓延并引發全球性金融危機。這個教訓對全球經濟治理提出了新要求:亟需一個機制來協調各國宏觀經濟政策,確保全球經濟的良性可持續發展,G20機制可謂應時而生。
此外,經濟格局的變化也必須在全球經濟治理機制中得到體現。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按市場匯率計算,2000年至2009年新興市場占全球產出的比重累計增加10.1個百分點,升至33.6%;而發達國家降至66.4%。IMF預計,2010年至2015年西方經濟占全球經濟比重仍將繼續下降至58.1%,到2020年,新興經濟體與發達經濟體將平分秋色。
新興經濟體等發展中國家經濟地位提高和份額增加,意味著由發達國家主導的現行全球治理機制不再具有全球化時代的“合法性”,也無法應對日益復雜的全球化新問題,必須調整為一個更能反映世界多極化趨勢、更能應對全球化挑戰的新機制。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卡恩所說:“明日的世界不能在昨日的規則上取得長久成功。”
包含了全球主要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的G20具有更廣泛的代表性,其機制化是順應全球經濟發展大勢的必要舉措,并且通過這一治理機制,可以增進各國溝通和協調,緩解全球經濟秩序轉軌期可能產生的種種摩擦和對抗。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歷程中,G20的三次峰會已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在后危機時代,機制化的G20也將為全球經濟復蘇和實現可持續增長作出貢獻。
但是,目前的G20機制化進程還剛剛開始,只是初步解決了“代表性”與“合法性”問題,“有效性”尚有欠缺。這主要表現為:成員的吸收和退出制度尚付闕如、峰會沒有常設工作機構、缺少議題設置和管理規章導致一些問題議而不決、對已達成的協議沒有約束監督;缺乏內部利益調節,也導致“人多口雜” “各說各話”等等。
建章立制、夯實基礎,是G20成為完善有效的全球經濟治理平臺的必經之路,在這個意義上,多倫多峰會作為G20峰會機制化后的首次峰會,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意義。(記者金旼旼 許多)
參與互動(0) | 【編輯: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