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從開板以來,其“三高”現象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高發行價、高市盈率、高募集資金透支了公司未來的成長性。對此,業內人士紛紛表示,要讓創業板盡快恢復理性,恢復市場均衡,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更多滿足條件的創業公司上市,讓投資者有更多的選擇。
截止4月29日,創業板共有74家公司上市,市盈率少則幾十倍,多則上百倍。“創業板市盈率之所以這么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供求不平衡。”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證券日報》記者說道,“現在的情況是,投資者的熱情高,但已上市的創業板公司卻太少,幾十只股票被反復輪炒,使之嚴重偏離投資價值,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用源頭供給來稀釋。”
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表示,目前創業板速度太慢,審批太嚴,直接導致‘三高’現象越來越嚴重。要抑制高發行價及超額募資等問題,創業板一定要把規模沖上去,比如今年上市300~500家。
針對這一情況,管理層一直在嘗試有效的解決方案。4月13日,中國證監會允許境內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到創業板上市,與此同時開出了“六大條件”,包括上市公司最近3年盈利,發行人凈利潤占上市公司凈利潤不超過50%,發行人凈資產占上市公司凈資產不超過30%等。此消息一經公布,立刻點燃了市場對有可能分拆上市的主板公司的關注。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分拆上市會降低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稀缺性,并對部分科技板塊上市公司構成較大利好。
大同證券策略分析師劉云峰認為,分拆上市有利于推動上市企業大力創新,畢竟上市企業擁有相對厚實的技術及業務,發展創新業務要強于一般企業。上市公司若將創新業務分拆出來,不但可以獲取創新業務所需的大量資金發展新業務,還可以把創新風險轉嫁給資本市場,從而減少上市公司創新業務產生的風險。
不過也有相當一部分專家和行業分析師認為,創業板應該是中國成長性企業的價值凝聚地,而不是依附于主板市場的變性市場。大盤股旗下的高科技業務分拆上市,既不能帶來理念的變化,也無法改變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糾纏不清的關聯交易。并且,這些上市公司再融資屢受優待,大型上市公司基本不存在現金流困擾。讓這些上市公司分拆上市,會抑制民間市場化的高科技企業的成長,而將天平再次傾向大型企業。
董登新認為,分拆上市實屬管理層為搞活創業板市場的無奈之舉。除了分拆上市,管理層還應多渠道拓寬創業板擴容路徑,比如借力PE(私募股權投資)、VC(風險投資)等。(潘 俠)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