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中國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交通運輸部和稅務總局聯合發布公告,就《成品油價稅費改革方案(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改革方案在不提高現行成品油價格的前提下,將汽油消費稅單位稅額由每升0.2元提高到1元,柴油由每升0.1元提高到0.8元,其他成品油單位稅額相應提高。 中新社發 陳地長 攝
|
12月5日,中國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交通運輸部和稅務總局聯合發布公告,就《成品油價稅費改革方案(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改革方案在不提高現行成品油價格的前提下,將汽油消費稅單位稅額由每升0.2元提高到1元,柴油由每升0.1元提高到0.8元,其他成品油單位稅額相應提高。 中新社發 陳地長 攝
|
吳敬璉曾因建議開征燃油稅遭罵
油價比美國高源于能源政策不同
一場醞釀了10余年的改革終于拉開序幕,12月5日,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公布了《成品油價稅費改革方案(征求意見稿)》。這份在網上已經被數十萬人關注的改革方案稱,從明年起,政府擬取消養路費等六項收費,并逐步取消已審批的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在不提高現行成品油價格的前提下,將汽油消費稅單位稅額由每升0.2元提高到1元,柴油由每升0.1元提高到0.8元。
方案中另一個關鍵的細節是,將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理順成品油價格。
從規范收費到支持節能減排
1997年,全國人大通過的《公路法》首次提出以“燃油附加費”替代養路費,兩年之后,全國人大審議通過的《公路法》修正案草案里,又將“燃油附加費”改為“燃油稅”,為我國開征燃油稅并以燃油稅替代養路費等相關收費奠定了法律基礎。
在最早的法律制定中,征收燃油費是為了規范公路收費。按專家的說法,其作用就是用“稅的外衣包裝收費”,通過將五花八門的政府收費改為征稅,達到規范政府收費行為的目的。
雖然公路收費在過去若干年間為我國公路高速建設有貢獻,但其漏洞也屢遭指責。國家發改委在解釋此次改革的原動力時指出:由于養路費按車輛及載重計費,存在異地掛靠、大噸小標、超限超載等逃避收費現象以及收費行為不規范問題,造成車主負擔不公平;同時,在收費公路發展中也存在規模大、站點多、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已經影響了區域經濟發展和群眾便捷出行。
按照國家發改委的說法,成品油價稅費改革早就應該提上議事日程,但2003年我國遭遇“非典”,2006年國際油價快速攀升等都不利于推進成品油價格的改革,而近期國際油價探底40美元是一次改革的機會,但此次改革被賦予了新的使命:推進節能減排。
國家發改委解釋說,目前大城市80%以上的一氧化碳、40%以上的氮氧化物,來自機動車尾氣排放。提高現行成品油消費稅單位稅額,有利于發揮稅收杠桿促進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和優化經濟結構,以及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積極作用。
雖然此次改革的方案這并沒有沿用燃油稅的概念,但專家看來新的成品油消費稅達到了替代養路費的目的,叫什么已經不重要,而且此次拿已有的成品油消費稅做文章,不涉及增加新稅種,征管成本不會上升。
很多專家認為,征求意見方案中最值得稱贊的是明確了,這次調整稅額形成的稅收收入一律專款專用,主要用于替代取消公路養路費等六項收費后的支出,補助各地取消已審批的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并對種糧農民、部分困難群體和公益性行業給予必要扶持。
油價為何實行間接接軌
征求意見方案中另一個關鍵的信息是:未來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市場有控制地間接接軌。具體來說就是,國內汽、柴油出廠價格以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為基礎,加國內平均加工成本、稅收、合理利潤確定。國家將繼續對國內成品油價格進行適當調控。
國家發改委專門解釋了國內油價不與國際市場成品油價格直接接軌,而與原油間接接軌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的考慮,首先,國際市場原油屬世界性流通產品,而我國有一半原油需要進口,原油價格不直接接軌,國際市場資源就難以進入國內市場,國內市場供應就難以得到保證。其次,近年來國際油價因受基金投機炒作等不正常因素影響,嚴重扭曲,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市場有控制地間接接軌,將避免國際市場油價大幅波動對國內市場帶來的不利影響。第三,國內成品油市場需求基本由國內加工能力提供,按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加工成本、稅收和合理利潤確定國內成品油價格,更符合我國國情。
對此持不同意見的專家則認為,國際原油價格往往有投機因素,如果這么制定,國內經營者的利益和國際投機者的利益就會趨于一致,國際投機得越多,國內經營者就會賺更多的錢,這樣就沒有意愿來打擊投機,政府和制度設計者要重視這個問題。
專家建議對高耗油者征收高稅
12月6日,在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和第一財經聯合主辦的“2008首屆全球管理論壇”上,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建議,政府應該盡快將成品油價格與國外接軌,對高耗油者征收高稅。
在接受媒體群訪時,有記者問及關于剛剛出臺的燃油稅改革方案相關問題時,吳敬璉表示,目前,中國汽油含稅量僅有10%,比西方國家低很多,政府應該盡快將成品油價格與國外接軌,對高耗油者征收高稅。吳敬璉透露,幾年前他曾因建議征收燃油稅而“挨了罵”。
在評價剛出臺的燃油稅改革方案時,吳敬璉表示,應該對用油者征收高稅。他認為,成品油價格應該與國外接軌。曾經在中石油擔任3年獨立董事的吳敬璉發現,“國際油價傳導到中國油價的過程中,漲價時傳導得很快,而國際油價下落的時候卻傳導得很慢。而后來,干脆切斷了與國際油價的關系,這種做法對消費者很不利,使得壟斷的國有企業從中得利”。
吳敬璉表示,在燃油稅的征收上,美國一升汽油含稅量大概是30%,與其他西方國家50%-70%相比,算是低的,而中國的汽油含稅量大概只有10%。石油是稀缺的戰略資源,不是完全能夠買賣的,中國石油的儲備并不高,因此尤其需要對消耗者征高稅,對用油者征高稅也是國際通例,符合國家和社會利益。“燃油稅的問題提出也由來已久,今年已經有14年了,但還是沒有解決。我們的改革需要逐步推進,但改革至今,普遍形成了一種觀點,只能增加(每個群體的)利益,而不能損害任何人的利益”。
吳敬璉透露,在幾年前的全國政協會議上他就提出過征收燃油稅,當時也是唯一提出這一觀點的,但是挨了罵。
在目前我國汽、柴油含稅零售價格高于美國問題上,國家發改委解釋說,主要是由于各國政府能源政策取向不同,成品油稅負水平差異較大造成的。美國是世界上最早生產石油的國家,早期石油資源能自給自足,歷史上即采取了低稅負的政策,因此成品油含稅零售價格水平相對較低。而歐洲和亞洲主要國家,由于石油資源匱乏,為抑制石油消費,采取了高稅負的政策,消費者購買成品油實際支出水平相對較高。(記者 劉世昕 周凱)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