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第十八屆世界翻譯大會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開幕,來自70多個國家和地區1000多位翻譯界代表參會,不少中外翻譯家在會議休息期間,參觀同時舉行的2008中國(國際)翻譯產業展覽會,并十分關注中國的翻譯書籍。 中新社發 潘索菲 攝
|
8月4日,第十八屆世界翻譯大會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開幕,來自70多個國家和地區1000多位翻譯界代表參會,不少中外翻譯家在會議休息期間,參觀同時舉行的2008中國(國際)翻譯產業展覽會,并十分關注中國的翻譯書籍。 中新社發 潘索菲 攝
|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在崗聘任的翻譯專業技術人員約3.5萬人,另有數10萬人以不同形式從事翻譯工作。”這是中國外文局副局長黃友義8月4日在上海舉行的第18屆世界翻譯大會上宣布的。
隨著中國在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同國外交往的增多,特別是WTO實質化階段的到來以及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和上海2010年世界博覽會的籌辦,中國翻譯產業正迎來一個黃金發展期。
翻譯市場產值達300億元
近年來,翻譯已經從原來的政府和事業單位、科研機構的工作發展成為專門職業。翻譯服務作為新興的現代服務產業,正成為文化經濟中僅次于教育行業的又一新興產業。
據統計,目前全國各類專業翻譯注冊企業有3000多家,以咨詢公司、打印社等名義注冊而實際承攬翻譯業務的公司更有數萬家之多。僅在北京,翻譯注冊公司就有100多家。此外,翻譯服務市場年產值迅速攀升,2003年為110億元,2005年為200億元,2007年則達到300億元。
即將到來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也給中國翻譯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據悉,此次奧運會上需要100多名專業譯員,此外還有7000多篇新聞稿和大量演講稿需要翻譯,官方新聞發布會和頒獎儀式也需要140多種語言的150多名口譯員。北京外企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日前發布的人才需求分析報告指出,奧運會開幕之后,奧運期間的體育翻譯產值將超過7000萬元,覆蓋10個語種。而這些還僅僅是一小部分,幾百個代表團和數以萬計的外國游客也需要大量的翻譯服務。
三大問題制約產業發展
中國翻譯產業在改革開放以及全球化的背景下迎來了新機遇,但是由于市場、法律、服務等方面原因,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總體來看,中國的翻譯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不夠成熟。”黃友義說。他認為目前翻譯產業存在的突出問題主要有三個:
一是中國的翻譯人才仍遠遠落后于需求,其中中譯外高端人才匱乏。大部分翻譯學校和機構都缺少專業領域的翻譯課程,比如法律和醫學文件、術語管理、翻譯項目管理、翻譯技術等。目前只有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高級翻譯學院開設了法律和商業翻譯課程。
二是翻譯服務企業雖然數量不少,但大多規模不大,服務能力不強,市場拓展能力有限,在體制、機制上較其他現代服務企業也有明顯差距,因此在與國際同行的競爭中往往處于劣勢。2007年翻譯服務市場300億元的市場份額中,有相當一部分被國外同行獲得。
三是中國目前還沒有一個政府部門主管翻譯事業,一個統一、完整、系統的政策規范還沒有到位。在西方國家,翻譯行業普遍有政府主管單位某種程度的政策指導。
翻譯產業開始步入規范
面對存在的問題,中國翻譯行業開始步入規范,加大了人才培訓的力度。
原國家人事部根據社會需求制定了《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暫行規定》,從2003年開始試行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目前已經開設了二級、三級口筆譯考試。迄今共有6.6萬人次參加了這項考試,其中有1.1萬人次獲得了證書。同年11月,為了規范翻譯服務市場和拓展行業職能,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了《翻譯服務規范》,使消費者有了選擇翻譯服務的客觀標準。
2006年,教育部正式批準在高校設立本科翻譯專業,決定在15所大學本科開設翻譯課。目前,全國已基本形成包括本科、碩士、博士在內的完整的翻譯專業教學體系。
“為了能促使中國翻譯產業良性、有序和更成熟地發展,今后我們還要在三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黃友義說,“第一是要加大翻譯人才的培養力度。既要重視高素質的、基礎性的人才,同時也要注重培養應用型的翻譯實踐人才。第二是要大力推進翻譯市場的準入制度,把好質量關,提高翻譯市場的總體水平。第三是要大力倡導職業道德,加強行業自律。”
他還表示,國外翻譯教育市場發達,如何聯手促進中國翻譯市場的發展也將是中國譯協今后的工作重點之一。比如通過與國際譯聯、各國翻譯協會的交往,把他們先進的教材、成熟的經驗引進來,加速中國翻譯人才隊伍的培養等等。 (吳月輝)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