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全國火力發電企業上網電價平均每千瓦時提高二分錢,電網經營企業對電力用戶的銷售電價不做調整。 中新社發 劉可耕 攝
|
8月20日全國火力發電企業上網電價平均每千瓦時提高二分錢,電網經營企業對電力用戶的銷售電價不做調整。 中新社發 劉可耕 攝
|
●短期內可以緩解電企虧損局面,使其基本實現盈虧平衡
●從長遠講,加快整個能源產業體制改革,形成合理的價格機制,乃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出路
從8月20起,全國火力發電企業上網電價平均每千瓦時提高2分錢。這是自6月19日發改委上調油價電價以來,再次對火電企業上網電價進行上調。電價兩個月兩次上調,這意味著什么?記者為此采訪了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能源經濟研究室副主任朱彤及相關專家。
“電荒”頻現,電企遇困——電價再臨“逼漲”
對于短期內上網電價連續兩次上調的現象,長期關注我國能源經濟的朱彤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充分反映出“電荒”形勢的緊迫性和發電企業所面臨困境的嚴峻性。
據介紹,進入8月份以來,由于缺煤,中國產煤大省山東、山西、內蒙等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電荒”。在既富有煤炭資源又具有強大發電能力的山東,除了奧運會協辦城市青島以外,連省會濟南都出現了部分限制辦公用電的情況。目前因電煤問題已造成兩次全省大范圍限電。
一面是“電荒”頻頻閃現,一面是電企陷入困境。據朱彤介紹,今年上半年,我國煤炭價格上漲迅猛,發電企業處境堪憂。根據已經發布半年報業績預告的40家電力上市公司中,9家業績預減,24家上市公司虧損,17家為首度虧損,而預增的6家上市公司也多是水電發電企業。
“電價上調,短期內可以緩解電企虧損局面,使其基本實現盈虧平衡。”朱彤說。以華電青島發電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每月上網電約4.5億度,兩次調價后每度多賣3.7分錢,每月就是1600多萬元。“上次上網電價約平均上調了1.7分,但對于電廠來說只能算是杯水車薪。如果不再上調電價,下半年很多電企資金鏈都會斷裂,因此,這也倒逼政府必須再次上調電價。”
煤價上漲,電價嚴控——“煤電倒掛”現象不容忽視
“一邊是煤價上漲,一邊是電價嚴控,目前在我國普遍存在的‘煤電倒掛’現象不容忽視!”朱彤說。
朱彤認為,煤是中國的最主要電力資源,煤炭有效供給不足是造成“電荒”的主要因素,而煤炭價格的不斷上漲,加劇了“電荒”的緊張局勢。據他介紹,國家在治理整頓小煤礦過程中,對一批存在嚴重隱患的小煤窯果斷予以關停。然而,一些大型煤礦卻未能及時實施增產措施,致使原煤產量下降,電煤供應不足,造成下游的部分電廠出現了用煤頻頻告急,甚至出現電廠因缺煤被迫停機停產的情況。更為重要的是,當煤炭已經基本實現了市場定價的時候,電力價格卻仍處在政府的嚴格管制之下。由于煤炭價格持續大幅攀升,國內發電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煤價上漲,電價嚴控,發電企業被兩面夾擊。發電越多,虧損越多,企業發電積極性下降。朱彤認為,此次只調整上網電價,主要目的是調動發電廠積極性,解決“電荒”問題;保持銷售電價不變,意在CPI穩定。
價格機制,仍是軟肋——市場化改革成當務之急
“本次電價上調,雖然在短期內有助于緩解發電企業面臨的困境,但從長遠來看,如果電價改革停滯不前,發電行業整體虧損的局面不會改變。”朱彤認為。
改革電力價格,被認為是解決當前“煤電倒掛”現象的根本措施。朱彤認為,當前,需要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實行煤、電價格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化。要建立透明合理的電價形成機制,使電價能充分反映煤電成本和市場供需,提高發電及用電效率;同時,政府應嚴格對電力企業進行成本和價格的監管。此外,從長遠講,加快整個能源產業體制改革,形成合理的價格機制,乃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出路。(解希民)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