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的“跳水”行情在昨日上演。對新股民而言,這是噩耗;對中國經濟和股市而言,卻是好事。因為這才是最好的“風險教育”,因為中國股市即便是傳說中的“負板蟲”,也斷然擔不起“入市必賺”這副超級擔子。
當然,有人會把原因歸結到財政部調整證券交易印花稅上,有人甚至詼諧地聲稱,正是因為財政部來了次突襲式的“半夜雞叫”,才讓大盤跌得如此之慘。但事實上,市場應該感謝監管層才對,因為正是基于愛護市場的初衷,政府才沒動用資本利得稅這樣的大棒。
管理層對股市已經足夠寬容了,否則,哪里會有杭蕭鋼構的“治理之恥”,哪里會有所謂“垃圾股行情”,更不會有風險警示者被人嘲為“黑嘴”這樣的中國式股市鬧劇。
甚至,經濟學家韓志國可以在近期的一個“市值研討會”上公然質問左小蕾和股民的關系,似乎警示風險便是“與人民為敵”,搞得“微笑著”的左女士也不得不提到法律高度來應對。
筆者并非完全同意左女士的觀點,但她敢在股市泡沫橫飛之時不斷示警,卻是需要勇氣的。股市漲跌所關系的已經不是簡單的行情問題,而日日飛漲的行情背后正是各類資本嗜血成性的世紀博弈。
這些,都是股市極度過熱的標志,都是股市“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標志。畢竟,宏觀調控了兩年的固定資產投資、貿易順差等等都還在“發燒”狀態,畢竟,樓市的泡沫還在高處飛舞;畢竟,通脹的勢頭隨著肉價的開漲已經咄咄逼人。
對此,監管層并沒有像以前那樣動輒祭出“人民日報社論”一樣的行政化大棒,而只是一次次溫和調息,一次次“書面示警”,一次次個案打擊以示風險。然而,溫和調控的累積效應終歸是需要時間的,而大盤在漲且一直在漲的事實,讓許多人在潛意識里強化了“入市必賺”的預期。似乎每天一覺醒來,只會咧著嘴看到“紅旗飄飄”,只會看到“風卷殘云過大關”的誘人春色。
然而,經歷過熊市考驗的老股民大都清楚,也就在這時,暴跌的種子已經開始生根發芽,調整不遠了。也正是基于這一判斷,筆者才在5月23日第一次明確提出“部委博弈聲中展開中級調整”。
調整便意味著部分人的損失,清醒的投資者應該知道,如此調控措施的推出是中央政府“全國一盤棋”戰略中的一環,并非財政部所能單獨決定。況且,此前的一系列警示都已明確表明,調控股市勢在必行,中國經濟還擔不起暴漲暴跌的后果。
也許有人會聯想到前一段熱炒的“QFII陰謀論”,這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種看多言論。但只要對資本屬性和中國改革開放大趨勢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第一,QFII當然想抄底,賺錢誰不想?第二,金融開放是大勢所趨,這意味著我國資本市場將越來越融入國際資本大家庭,我們能限制住外國資本的介入嗎?
第三,斷言QFII踏空了才唱空股市甚至斷言這是外國集團的“陰謀”也是漏洞百出。試想,在股市大漲了數倍之后唱空股市難道不是很正常嗎?莫非天天喊漲才叫正常?再說,中國股市的未來取決于其自身的質地,取決于上市公司業績,取決于其市場游戲規則是否健全,這才是我們要著力夯實的,如此,即便在股指大漲后我們也會心安理得。
本次以“跳水”姿態展開的調整是正常的,每一個做好風險控制的投資者并不會如何恐慌。而且,“事不過三”,筆者認為這波正常調整也不大可能像“2·27暴跌”等前兩次單日調整那樣跌過便漲。可以說,中期調整剛剛開始,現在是防范風險的時候了。
(侯寧 派豐理財網總編輯、首席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