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晚,在大盤收市之后,央行宣布了上調準備金率0.5%,將準備金率從11.5%上調到12%。
盡管消息公布后,就不斷有機構站出來表示,再度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僅僅是為了控制流動性過剩,對股市的影響是間接的,不會改變市場原有運行趨勢,但昨天大盤上躥下跳的走勢,表現出來的態度卻是猶豫和遲疑的,與歷次調整后一路飄紅的表現明顯不同。
在采訪中,有分析師判斷,“連續調整的累積效應已經開始發生作用了”;但也有人說,“貨幣政策發生的作用具有滯后性。”
不過,在爭議中,央行“溫水青蛙”式的準備金率上調已經接近了歷史高點,從有法定準備金制度開始,銀行的準備金率是從1984年的20%開始逐年調整的。歷史上最近的一次準備金率超過12%的時間是在1988年,但當年通貨膨脹率可是兩位數。
“中國的流動性過剩產生的原因太復雜了,貿易順差、土地資源價格化等等”,一位老經濟學家對我國的流動性過剩問題如此感嘆,“單純的貨幣政策雖然效果不太大,但央行也沒辦法。”
既然單純的貨幣政策對流動性過剩的解決效果不明顯,上調準備金率的空間也有限,政府是否會考慮用盡可能多的市場手段來解決?
有機構建言,流動性過剩的問題不能光通過貨幣政策來解決,還需要財政政策、匯率浮動、生產要素價格市場化等其他手段的配合。
連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既體現了國家對于宏觀經濟向過熱轉向的憂慮,也表現了政府控制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的決心。有機構認為,如果后續宏觀經濟數據仍處于高位,國家極有可能會出臺其他單一或組合型的調控措施。
作為普通的投資者,我們可能不能做到像經濟學家那樣去思考和解決問題,所能做的就是密切關注后續經濟數據的情況,判斷后續政策的變化,以便及時調整自己的投資策略。
券商觀點:對貨幣和債券市場影響較小
申銀萬國研究所陸文壘:此次準備金率上調盡管在政策出臺的時間上有些出乎意料,但對債券市場的影響估計較為有限。
目前沒有大盤股發行,同時7月份加息以后短期內市場對繼續加息的預期已經有所減弱,在此背景下央行上調準備金率,是對前期流動性回籠不足的一種補救措施。
由于市場流動性較為寬松,同時此次政策從出臺到實施有兩周的準備時間,所以,對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的影響較小。如果近期市場預期穩定,資金依然寬裕,未來一段時間公開市場回籠資金量可能會有所上升。
主要是對銀行有影響
和訊信息首席分析師文國慶:主要還是對銀行有影響,準備金率的上調,限制了銀行的放貸規模,從而影響銀行的資金效率。但這種作用會逐漸加大,如果一直提升到20%,對銀行的經營業績會有實質性影響。
對流動性過剩的意義不大,這次央行上調準備金率還是因為外匯儲備增加太快了,壓力太大,但這不能叫緊縮銀根,只是減緩了放松流動性的速度。
累計效應已經開始釋放
民族證券資深分析師徐一釘:對銀行當然是偏負向,原因是今年已經連續6次上調準備金率,這種累積效應會釋放出來。
由于居民儲蓄向股市大搬家提速,近兩個月銀行存款已經出現負增長,在銀行信貸大幅增加、存款增速放緩的情況下,可供銀行放貸的資金已經比較少了。在這樣的背景下,上調準備金率對銀行放貸頭寸的影響比較大。
對股市的影響,也從前幾次的“視而不見”到有些遲疑。歷次上調準備金率的當天,股市都保持上漲態勢,但昨天的走勢,可以說是上躥下跳,市場在猶豫中漲了30多點。
基金觀點:對股市不會有實質性沖擊
富國基金首席策略研究員林文軍:資金充裕的局面很難改變,外匯儲備增長將繼續帶來貨幣的投放。我們認為對股市不會造成實質性的沖擊。對債市,由于目前資金充裕,影響有限,關鍵是后續政策怎樣走。
調準備金率對短期利率的影響大于對長期利率的影響,最直接的體現將是回購利率的上漲。但是由于信貸將受到壓制,債券市場的配置性資金會增加,將抵消政策的不利影響。總的來說,我們認為,債券市場的反彈不會因政策調整而結束。
下半年是否還有調整準備金率的可能,要視特別國債的發行節奏而定。我們認為準備金率上調的空間已經非常有限。可能特別國債發行之后,準備金率的調整就沒有必要了。下半年最多還有一次調整的空間。
主要還是對心理上有影響
華安基金安久基金經理鮑泓:這次央行上調準備金率是對前期寬松貨幣政策的一種糾正,對債券和股市的影響不大,主要還是心理影響;流動性過剩的問題不光通過貨幣政策來解決,還取決于財政政策、匯率浮動、生產要素價格市場化等其他手段的配合。
這次主要還是對貨幣供給和流動性過剩的關注,畢竟上半年的宏觀經濟數據還是比較閃眼的,基本面的增長使得管理層擔心宏觀經濟從偏熱轉向過熱,另外外匯占款壓力也比較大。央行主要是想通過加息和上調準備金率等貨幣政策來對沖這些影響。
此外對銀行短期影響不大,目前銀行的超額準備金率水平還比較高,銀行的資金也比較充裕。可以預期,準備金率還會上調一至二次,但這本身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超出了銀行的超額準備金率以后,會對銀行有比較實質的影響。(吳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