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一路凱歌”不斷創(chuàng)出歷史新高,據(jù)媒體報道,基金、券商、保險公司持股市值已經(jīng)占到全部流通市值的44%。與此同時,一方面有消息說私募基金、游資、個人投資者、QFII等其他各類投資者不斷被逼空離場;另一方面是“一基獨大”的基金等機構(gòu)也毫不諱言地稱A股早已成為目前世界上最貴股價之一。
泡沫吹大將會被吹破是無人反對的,盡管上市公司業(yè)績高增長是事實,但面對不斷超過“業(yè)績增長”速度推高的股價,怎么可能讓泡沫可以被“做實”?當前A股存在嚴重的市場風險確定無疑,問題是還有沒有道德風險呢?
市場風險的最終承擔者顯然是接最后一棒的股民和基民,他們均是媒體輿論以及所謂的“賺錢效應”蠱惑下的埋單者。獲益的除了一些利益群體之外,就是市場的始作俑者基金,快速拉高股價可以增加基金市值,基金公司就能多提管理費,基金經(jīng)理就能多提獎金,而且假使崩盤,他們也幾乎毫無損失。因為,市值吹得越高,維持時間越長,收進口袋里的錢就越多,且無需吐出。
當市場短期漲幅已沖破5000點大關,有報道說,基金經(jīng)理對可能的道德風險“推脫”言詞已經(jīng)出現(xiàn),就是“新基金發(fā)得多,錢多就不得不買進股票。”而他們決不會承認自己的利益關系決定了自己的主動炒作。然而,誰又該來承擔股市的道德風險呢?(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