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了。隨著近日京城的一場綿綿秋雨,讓人感覺到了秋的涼意。而在中國股市里廝殺了大半年的股民似乎意猶未盡,還在營業部里忙碌著。這不僅體現在股指的強勢上,而且也體現在牛市的吶喊聲以及源源不斷的“新基民”那里。在許多新基民、新股民眼里,中國股市已經成了不折不扣有著神秘賺錢光環的“印鈔機”。
這便是當前股市的真實寫照:閱歷越深的越不敢相信這個市場“神話”,閱歷越淺的越深信這個市場“魔法”無邊。“神話”是中國上市公司業績大躍進了,是中國股市將漲到至少明年奧運了,而“魔法”則是上市公司資產注入、并購重組等花招層出不窮,“癩蛤蟆”轉眼間可化身為“王子”,“烏雞”頃刻間可超度為“鳳凰”……
當然,許多人也知道其中的奧秘,一個字:炒!二個字:狂炒!三個字:合伙炒!對此,不僅業內人士了解,而且證監會也明了,所以才在9月17日晚一下子推出了六大法規,被認為“充分表明了監管部門打擊虛假信息披露和內幕交易等違法犯罪行為、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維護資本市場健康穩定運行的決心”。
證監會還特別成立了隸屬發審委的重組審核委員會,可見這“重組”已經成了大問題,搞得監管層都不得不專門“審核”重組的真偽。為什么?因為只要放眼“羅安達”,杭蕭鋼構便可以飛天;只要放風“重組”,*ST金泰便可連拉四十多個漲停,中國股市已經完全變成了炒作者的天堂了。試想,中國上市公司的模范萬科都能爆出董事長夫人炒自己股票的丑聞,其他企業呢?在股改完全理順了兩類股東的利益后,面對天上掉下來的餡餅,金融資本的背后哪個沒有實業資本做推手?
所以,在我看來,證監會早該推出這樣的規范性文件了,因為監管層并非不知道這樣的事實。連一向沉穩的尚福林主席都能在近期發火怒斥一些無良機構,可見有些人有些事的確已做得非常過火了,這才讓證監會不得不重拳出擊。
事實上,隨著央行七次提高準備金率和五次加息,隨著財政部接連發放各類國債,也隨著證監會的一次次“風險教育”以及本次六大規章的集中出臺,表面火熱的股市已經“入秋”了,機構要收獲,私募要撤退,監管要加強,流動性要收縮,這一切,都表明股市的熱度已經超出了我國經濟所能承受的范疇。只不過,“收縮”和“收獲”等等都是一個過程,所以投資者才不至于頓感“寒意”徹骨。
然而,“又快又好”指的是宏觀經濟大格局,如果投資者把它當成了對中國股市的激勵,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從頒布的系列法規來看,監管層已經再也無法容忍股市泛濫的投機,這才有了9.17的六項法令,而且還不能排除繼續集中出臺相關法規的可能。由此也可看出,中國資本市場的法規不是多了,而且少了;對違規違法的處罰力度不是重了,而是輕了,所以才會產生一系列問題,以至于在每輪“大牛市”之后都會出現因投機過度而破產的機構,都需要做大量的立法工作以求“亡羊補牢”。
這便是本次證監會不得已在歷史高位“重拳出擊”規范重組的意義,在其給莊家炒手們帶來“寒意”的同時,我們也希望它能給股市帶來“夯實基礎”的福音。只不過,在從998點兩年間爬到5458.58點的“速騰”式炒作之后,“高原反應”不得不防,“5458”福音里的“寒意”不得不防罷了。因為眾所周知,“秋寒”帶來的“病”會比冬天更甚。(侯寧 北京資深財經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