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滬深股市仍呈震蕩下行走勢,成交進一步萎縮,兩市合計成交836億元,創出4月22日以來成交新低。令市場擔心的是,技術上頗有支撐作用的跳空缺口正在漸漸縮小。上證50指數已經率先完全回補了“4·24”缺口,深成指的缺口也只剩下約14個點尚未回補。是二次探底?還是再下一城?投資者普遍迷惘失措。
實際上,一些大盤藍籌股的走勢,從某個側面反映了市場面臨的困惑,典型的就是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
中國石油從上市時的48元跌到目前的17元多,跌幅高達60%,在投資者眼里變成了“食之無味,丟之可惜”的雞肋。與此同時,國際原油價格從90來美元漲到了130美元,漲幅接近40%。與其類似,年初以來,中國石化的調整幅度也達到了50%。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的弱勢表現,一方面與2007年的漲升過大有關———由于漲得太高,需要消化調整,但跌到目前還缺乏吸引力,應該說很難用市場本身的原因來解釋。很明顯,按2007年業績計算,它們目前的估值并不高,中國石化的靜態市盈率為20倍,中國石油的市盈率也不過23倍。
5月21日,中國石化漲停,隨后兩個交易日放量橫盤整理,明顯有大資金在吸貨。回過頭來看,4月份,中國石化曾兩次放量漲停。因此,前后比較,我們可以看出市場的躁動,似乎隱含著某種預期。
然而,一紙補貼公文,令油價上漲“美夢成空”。據報道,因國際油價大幅上漲,境內成品油價從緊控制,導致煉油業務較大虧損,中國石化再次獲得123億元補貼,其中49億元劃入2007年的補貼收入、74億元計入該公司今年一季度補貼收入。政府再次給予補貼,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各方預測國內成品油零售價將上漲的預期。由此,不僅令4月22日以來表現強勢的中國石化遭遇當頭一棒,周二逆市下跌,跌幅達4.45%,而且打擊了多頭信心,拖累大市重心下移。
因國際油價持續飛漲,而受政府管制的汽、柴油價格已7個多月沒有上調,中石化每生產1噸汽油和柴油,就要損失約3000元人民幣。公開數據顯示,去年第三季度時,中石化煉油虧損超過52億元。從去年全年看,中石油加工原油8.24億桶(約1.12億噸),經營虧損206.8億元;而同期中石化加工原油達1.56億噸,經營虧損可見一斑。因此,預期政策的改變就在情理之中。
但目前國內CPI漲幅已到8%的水平,而政府的調控目標是4.8%,油價一動,會涉及糧食、棉花、運輸等國計民生的商品價格。因此,短期內指望放松油價管制不太現實。如此一來,中國石化之類的尷尬局面也許還會持續下去。
由此,推而廣之,我們是否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雖然滬深股市調整幅度不小,估值也不高,但由于某些體制性的原因,使得市場關系難以理順而影響到投資者的預期,進而使得市場掉進了泥淖而難以自拔?(記者 元一)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