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上市公司都會逐漸意識到,合理分紅對自己公司發展、對投資者是雙贏,特別是在全流通環境下,獲得投資者認可,將大大增長大股東的財富,中小股東也一起受益。
隨著22日《修改上市公司現金分紅若干規定的決定(征求意見稿)》的面市,中國證監會向制度化建設的方向邁出越來越多實質性的腳步。該文件面向社會征求意見,正引發投資者的濃厚興趣。美國等發展歷史較長的股市以及我國A股市場走過的歷程說明,把錢放在股市的個人和法人,如果長期不能指望股息收益,而主要靠股票價差獲利,那么不管持有時間的長短,真正的價值投資者和長線投資者就難以培育,特別是A股帶有明顯周期性起伏的色彩,人們多少都必須面對價格投機的現實。
長期持有股票,表面上看能超越市場中短期的波動,獲得市場的平均收益,但是因為價格時起時落,股價走勢高峰和低谷互成抵消,常年平均收益率不高,此外還要面臨通貨膨脹率不斷累積、資金常年沉淀周轉效率低下的既定風險,公司基本面變化的或然風險。如果長線投資者真是以理性為主,那么他必然要求與風險相對應的回報,那就是短線投資者難以獲得的長期分紅收益,不然長線投資者無法在股市生存。顯然管理層已經看到了這一點。
近期的一系列行動中,監管層鼓勵、引導上市公司合理回報投資者的趨向比較明顯。實際上,相關方面也是投資者將來選取投資標的的標尺之一。以蘇寧電器為例,在上輪熊市中尚能出現50元以上價格,本輪牛市也是率先啟動,與其成長性有關,也與其高分紅有關。能多年堅持高比例分紅的公司,往往被投資者看好,原因一是顯示該公司業績穩定增長;二是顯示制度規范,經常被大股東挪用資金、通過關聯交易等搞利益輸送的公司,即使能出現高分紅率,也難持久,因為利益被私下分享了,股市投資者連“湯”都喝不到;三是投資者直接得到分紅收益刺激包括機構在內的部分投資者繼續持有。
而另一個方面,也將對之前上市公司無限制的再融資需求予以規范。雖然要真正讓企業的再融資成本與投資者能獲得回報很大程度掛鉤,還需要進一步的制度建設,但22日的“近三年分紅率30%”的政策傾向已經是良好開端。這方面將部分削減投資者的“再融資恐慌癥”,有助于恢復市場信心。以今年初引發市場大波動的中國平安為例,當時的背景是這樣的:該公司自2004年6月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交易以來,沒有進行過任何再融資,分紅卻一直比較積極,分別是2005年6月每股分紅0.14元人民幣;2006年5月,每股分紅0.20元人民幣;而當時股價僅20港元左右,公司的股價從10港元的發行價暴漲到2007年的120多港元,H股股東收益良多;在A股上市僅一年,中國平安就擬公開增發不超過12億股,同時擬發行分離交易可轉債不超過412億元,按時價計算其再融資規模約1300億元。而該公司之前在A股共實現了每股派0.2元的分紅,其股價在一百元以上。也就是說,投資者拿一百元買它的股票,僅僅分到紅利2角,先不說股息只有同期銀行利息的十分之一,H股的年均分紅收益是A股的4倍以上,卻不在H股再融資,只找A股。為什么?主要原因就是A股的價值被扭曲,投資與回報不對稱,監管不夠嚴格,上市公司在A股融資成本低、門檻低、風險小、財務收益高,而投資者相應地就承擔了回報低、風險高的麻煩。
A股成立以來至2008年7月底,剔除上市不足1年的新股、次新股,有62家公司上市以來現金分紅為零;18年間上市公司拿走1元,投資者獲得的總回報只有0.35元,除去通貨膨脹因素,年均回報實際為負數。情況正在好轉,近幾年隨著制度的逐漸建立、市場的壓力和公司出于形象建設等原因,分紅率逐步提高。實際上,這對諸多上市公司將來的市值管理也有好處。中信證券8月中旬的一份報告認為,根據標普500指數的投資收益分解,在下跌階段中,股票的年平均收益大約為5.9%,其中90%來自于分紅;而在牛市階段,股票年平均收益大約為22.6%,其中有19%來自于分紅。這也給投資者在熊市中投資提供了一個決策時的思考項。很多上市公司都會逐漸意識到,合理分紅對自己公司發展、對投資者是雙贏,特別是在全流通環境下,獲得投資者認可,將大大增長大股東的財富,中小股東也一起受益。(記者 羅 峰)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