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
2000年悉尼奧運會后,悉尼所在的新南威爾士州即出現GDP增長率小幅下滑、投資大幅下降、房地產業衰退等跡象,嚴重影響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遭遇“奧運低谷效應”,悉尼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后一個。在它之后,承辦2004年夏季奧運會的雅典為了那短短16天的狂歡,竟背上了10年的債務。
“奧運低谷效應”是大多數奧運會承辦城市難以擺脫的陰影。如今的國際經濟環境正經歷著劇烈的波動,美國次貸危機、世界經濟整體呈現通脹,國際糧價、油價高企等相繼對中國經濟發展產生影響。在欣喜之余,中國人難免生出憂慮,畢竟,幾乎沒有哪個奧運會承辦城市能完全擺脫后奧運時代的經濟風險。
經過30年改革開放,我國綜合國力與經濟潛在增長率穩步提高,加之經濟總量大,地域遼闊,經濟體系齊全,回旋余地較大。因此,奧運會的結束不會影響到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但是,如何避免物價的過快上漲,保持合理的增長速度,促進中國經濟又好又快地向前發展,也是奧運會后中國經濟面臨的重大挑戰。
2008年以來,中國經受了歷史罕見的嚴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和特大地震災害等不確定因素的挑戰,可謂迎難而上。上半年,我國經濟同比增長10.4%,其中一季度增長10.6%,二季度增長10.1%,呈現自2007年第三季度起的逐季下降趨勢。
“這一趨勢的出現,是受國際經濟形勢發生重大變化的影響,更是我國經濟發展深層次矛盾積累的結果,也是我國經濟增長周期的正常調整。”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人士說。
奧運會之后,我國經濟面臨一系列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影響,包括美國經濟走弱對中國出口增長的影響、房地產業發展可能出現的周期性調整、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企業經營困難等,對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形成嚴峻挑戰,需要高度警惕。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表示,經濟持續較快發展既面臨周期性調整和經濟轉型壓力,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后奧運效應”的疊加影響。為此,應該積極放大奧運會對經濟發展的正面影響,有效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負面效應。
中國經濟繼續平穩較快增長
面對諸多問題和不確定性因素的挑戰,中國經濟依然保持活力,因為其擁有最大的市場、穩定的政治環境,以及投資、外需和內需三大經濟拉動因素,加上宏觀調控手段日趨成熟,為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王一鳴認為,奧運會影響的是預期,“一保一控”的目標就是要穩定通脹預期,防止出現全面通脹,同時把握好“保增長”和“控物價”之間的平衡點,保證經濟穩定健康發展。
由于宏觀調控,中國經濟過熱風險開始得到消化,經濟增速開始變緩。這種“變緩”不是被動的變緩,而是宏觀調控所追求的“變緩”,是年初提出的“兩防”調控政策開始發揮作用的表現。
可以預見,今年我國的經濟增長仍將保持較快速度,原因有二:一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中長期基本面良好;二是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拉動經濟增長的短期動力不減。
同時,在節能減排等產業政策引導下,我國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轉型明顯加快,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提升。
曾有經濟學家擔心,奧運會盡管對實體經濟影響有限,但由于給投資者形成了良好的預期,致使資產價格因炒作而虛高,股市和樓市在奧運會結束后會迅速調整。
“如今,市場情況已發生了變化,及時有效的宏觀調控已使得中國經濟過熱風險開始消退,經濟運行逐漸回歸到正常軌道上。”經濟學家樊綱表示,股市、樓市的風險已在很大程度上釋放,能源價格也作出調整,所以更不必過多擔心奧運會后的中國經濟。
中國目前正處于工業化中期。有專家作出預測,中國經濟7%至8%或更高一些的增長率至少可以再維持15年至20年。中國投資將繼續處于興旺狀態,經濟發展的空間和潛力仍然很大。只要政策調節適當,我國經濟就完全可以自如應對國內外各種情況的變化,持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勢頭。
“這些是其他承辦過奧運會的國家所不能比擬的。”上海銀監局副研究員張望博士說。可以判斷,中國經濟運行在既往軌跡上有著全新的動力基礎,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國經濟將一如既往地運行在平穩較快增長的軌道上。(謝登科 杜宇)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