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年前的牛市高點被輕易擊潰之后,中國證監會周五晚間推出了一項以可交換債券疏導大小非減持壓力的新規定。周末,專家機構對此新規進行了詳細解讀。據記者了解,目前專家對此新規影響的意見分歧對立,而根據全景網相關調查,高達近四成的散戶認為新規對控制大小非減持基本沒有作用。
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在解釋推出新規時表示,推出可交換債券的目的之一是為上市公司股東提供融資的工具,“一些上市公司的股東因經營上出現暫時的資金困難,不得不拋售股票以解燃眉之需”。
投資可轉債也可能面臨風險
可轉換公司債券,就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被轉換成公司股票的債券。可轉債具有債權和期權的雙重屬性,其持有人可以選擇持有債券到期,獲取公司還本付息;也可以選擇在約定的時間內轉換成股票,享受股利分配或資本增值。投資者在投資可轉債時也可能面臨風險。當股價下跌到轉換價格以下時,可轉債投資者將被迫轉為債券投資者,因可轉債利率一般低于同等級的普通債券利率,所以會給投資者帶來利息損失。因此,當投資者看空未來股市走勢時,同樣不會選擇投資可轉債。
此前,除可轉債新規以外,證監會已就大小非減持引入大宗交易系統、實施“二次發售”機制等。自4月份引入大宗交易平臺以來,已出現了5起“大小非”違規拋售案例。而所謂的“二次發售”,即“大小非”不能直接向二級市場拋售限售股,需要通過券商來間接出售。據介紹,“二次發售”機制已經開始運行,已經有券商開始在大宗交易平臺上承擔起承銷商的職能,不過仍有一些細節需要做進一步的安排。
專家看淡新規提振市場作用
海通證券宏觀分析師汪輝認為,可交換債券新規的出臺短期來看對持續走低的市場有積極意義,但他同時指出,盡管該規定推出的時間早于市場預期,對市場將起到一定的提振作用,但市場的最終走向仍主要取決于中國經濟的基本面變化。汪輝強調指出,該規定給股東提供了一個選擇權,特別是對于那些國資委不愿意減持的央企,提供了一條輸血新模式,有助于緩解其一定期限內的融資壓力。不過對一些民營“大小非”其實作用不大。
上海證券研究公司投資總監朱旭華則看淡此政策的效果。他直言,準備推出上市公司股東發行可交換公司債券的初衷,是基于融資這個大方向。在目前低迷的狀態之下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受到一定限制,配股,增發等融資途徑的成本很高,而上市公司資金鏈緊張,供需極不平衡。出于一種平衡市場供需矛盾的要求上市公司股東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進入管理層視線。朱旭華表示,從市場的認可角度來看,此舉影響很大。但這個規定的推出或擬推出,反映到二級市場上卻得不到認可。9月5日股市的大跌可能就有這個消息的預期。因為從長期角度來說可轉換公司債券,最終的結果可能就是轉化為股票這對于資本市場,無疑是抽血般的打擊。(呂一冰)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