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在周邊股市均走高的背景下,滬深股市卻延續了上周五的跌勢,滬指一度考驗1700點整數關口,且兩市總成交再創近期地量水平。筆者認為,若無外力作用,短期市場的弱勢格局仍難以改觀,但A股的下跌空間已經非常有限,出現階段性反彈的概率正逐漸增加。
A股弱勢的背后
上周全球股市探底反彈,但A股卻再一次走出“獨立行情”。數據顯示,10月最后一周,香港恒指周漲幅達到10.7%、美國道指周漲幅為11.29%、韓國股市漲幅更是超過18%,而上證綜指卻不漲反跌,一周跌去6%,整個10月份滬指共下跌24.63%,創14年來最大單月跌幅。那么,為什么A股在關鍵時刻掉了鏈子呢?
筆者認為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AH價差擴大,A股估值優勢不再。今年以來,A股跌幅一直領先于全球股市,至9月18日上證指數跌至1802點時的靜態市盈率為15.13倍,為歷史最低,AH股平均溢價率也由年初的180%高點降至80%以下,也就是說A股在10月之前都具備相對估值優勢。但是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惡化,港股跌勢加劇,10月份恒生指數最大跌幅達到42%,國企股指數最大跌幅更達到驚人的48%,AH股溢價也大幅上升至150%以上,A股的相對估值優勢隨之消失。而且,由于10月份A股跌幅相對較小,當前A股2倍的PB已高于全球市場平均水平。從某種角度上看,牛市是AH股溢價擴大的過程,而到了熊市則進入接軌階段,如港股在2003年創出新低后就一路反彈,但A股直到2005年才展開反彈,這期間正是AH股溢價不斷縮減的過程。
二是基于對宏觀經濟以及上市公司業績下滑的擔憂。從最新公布完畢的三季報來看,上市公司業績增速環比出現大幅下滑,而且考慮到國民經濟仍處于調整時期,這種下滑趨勢還將延續。也就是說,業績最壞的時候還沒有到來,目前市場具備的低市盈率對投資者吸引力也就大打折扣,投資者的持股信心無疑遭受嚴重打擊。
階段性反彈可期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A股仍走在探底的路上。不過,由于A股本輪跌幅已經高達72%,比較充分地反映了各種利空因素,市場估值也接近歷史極限。同時,基金等主流機構當前的倉位較低,基金67.71%的倉位已低于上一輪熊市股指最低時的倉位,可以說基金倉位跌無可跌。因此,A股的下跌空間已經非常有限,出現階段性反彈的概率正逐漸增加。那么,后市超跌反彈行情的源動力又在哪里呢?
目前來看,政策依然是刺激階段性反彈行情出現的最有效手段。眼下宏觀調控的目標已經開始轉向“保增長”,因此,擴大內需、扶持出口以及鼓勵投資成為當務之急。后市刺激經濟或直接針對股市的利好政策若出臺,都將成為階段性反彈的導火索。除此之外,上周天音控股公告了股份回購計劃,這是自證監會公布新規以來,A股出現的第一家回購自身股票的公司。相比于在二級市場上增持股份,回購能夠通過減少股本來提高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因此更能體現出上市公司對于公司股價低估的態度,也遠比增持效果更大。因此,后市若回購股票能夠蔚然成風,尤其是一些權重股回購股票,也有望帶動超跌市場上演階段性反彈。(浙江利捷 孫皓)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