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經濟新聞
          金融海嘯中的大國經濟:三類新興經濟體受拖累
        2009年02月28日 14:33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發表評論  【字體:↑大 ↓小

          面對依舊“下沉”的全球經濟,是自保還是協作?是同舟共濟還是同床異夢?考驗的不僅是諸國領袖的胸襟,更考驗的是人類戰勝危機的理性光芒

          一年半時間已經過去了,國際金融危機距爆發至今仍然在持續惡化,并進一步蔓延到實體經濟,世界經濟的衰退程度不斷地超出世界銀行和IMF的預期。采訪中,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對《瞭望》新聞周刊分析說,從目前最新動態判斷,2009年全球經濟仍將是充滿變數和動蕩的一年,整體形勢甚至可能要比2008年更為嚴峻。

          一方面,國際金融危機還沒見底的征兆。美歐發達國家商業銀行的破產還在持續增加,而且銀行資產大幅度縮水。已注資200億美元的花旗銀行,目前市值縮水到1/10。按照近日前IMF總裁拉托的判斷,“如果金融機構和其融資功能不恢復到正常狀態,實體經濟難以運轉起來。”

          另一方面,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還在迅速擴散。除了去年下半年以來通用汽車為代表的汽車業的虧損、破產和蕭條還在持續蔓延外,原本被經濟學家認為可能率先復蘇的日本電子業,也出現了全行業性的急劇衰退,日本十大電器公司統統虧損。

          伴隨著越來越大的市場風險在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之間相互傳染,全球貿易保護主義迅速抬頭,一種“去全球化”的逆潮在世界各大主要經濟體間浮現出來。無論是美國國內市場喧嚷的“雇傭本國員工條例”和“購買國貨”,還是歐美保護主義者在全世界尋找危機“替罪羊”的言行,危機肆虐下的全球經濟體間的不信任、自保情緒以及政策合作協調機制薄弱,正在加劇新一輪更大規模金融海嘯爆發的可能性。

          如果發生第二波規模巨大的國際金融危機,將是一場沒有贏家的世紀性全球經濟災難。王一鳴認為,眼前這場危機的實質是全球性的制度性危機,只有通過對全球經濟和金融體制的共同調整和改革才能得到解決。美國總統奧巴馬近日也強調,當前的金融挑戰是全球性的。 

          在世界經濟已經高度全球化和一體化的今天,必須正視這場危機的實質。“以鄰為壑”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不僅不得法亦不得人心,“各自為政”的單干也無法更好更快地解決問題,開放合作、協調行動才是世界經濟克服危機的主調。

          “美國病人”

          美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主席克里斯托弗多德形容美國經濟,正在“像癌癥一樣擴散”。美國經濟衰退已經持續了一年,至今還沒有看到好轉的跡象。被寄予厚望的奧巴馬“新政”本月出臺幾大措施,成效尚難以預期,并未給水深火熱的市場帶來足夠信心。

          于是,美國內外對美國經濟今年能否走出衰退的懷疑正日漸增強,特別是銀行體系的繼續惡化,使得對美國即將爆發第二波金融危機的憂慮甚囂塵上。這一點集中體現在最新的美國經濟數據中。

          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去年第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下降3.8%,經濟緊縮下滑速度創下26年來之最;出口急劇放緩,環比增長大幅下降19.7%;今年1月份失業率達到7.6%,為16年來最高水平。

          銀行、樓市和消費被認為是壓在美國經濟頭上的三座“大山”。今年以來,美國不到2個月時間再倒閉14家銀行。到目前為止,此輪金融危機已造成美國39家銀行倒閉;樓市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新房開工量比前一個月下降16.8%,這是美國新房開工量連續第七個月下降;2月份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再次降至歷史低位。

          而且,以上種種數據表明,這場危機還沒有出現明顯見底的跡象。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2月18日大幅下調了今年美國經濟增長預期,由去年11月預測的下滑0.2%至增長1.1%之間,下調至下滑0.5%至增長1.3%之間。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2月24日在國會作報告時說,美國經濟正“經歷嚴重收縮……下滑的風險很可能超過上升的可能。”他指出了目前面臨的兩大風險,一是由于全球范圍經濟減速,加劇美國經濟所受壓力;另一種風險來自所謂“逆向反饋圈”的“毀滅性力量”,即持續惡化的經濟狀況和金融狀況之間的惡性循環。

          準確預言美國金融危機爆發的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魯賓尼描述的形勢更為嚴峻,美國金融業遭受的信貸危機損失將達到3.6萬億美元,銀行體系實質上已經破產,“我們仍舊處于嚴峻的銀行業和金融市場危機當中,情況有可能進一步惡化。”

          現在,對美國經濟最大的擔憂是銀行業破產深度的加重,美國銀行、花旗集團和AIG等“龍頭”大型金融機構資產惡化已經到了瀕臨破產的邊緣。一時間,美國銀行業“國有化”成為美國朝野間的焦點爭議。

          反對者把國有化的后果喻為“伊拉克戰爭”,一旦啟動便需不斷增加投入,難以脫身。一些政府官員認為,這些企業規模太大、牽扯面太廣,以至國家經濟無法承受它們的破產,政府將被迫不斷填補這些公司虧損的“無底洞”。

          但是,美國財政決策人士也清醒地認識到,在危機面越來越擴大的形勢下,如果不能盡快推行“國有化”計劃,情況可能變得更糟,金融海嘯“第二波”會很快出現,對美國乃至世界經濟造成新的沉重打擊。

          然而,商業銀行是否會國有化,新任美國財長蓋特納在2月10日公布的金融穩定計劃中未作任何表示。這份規模高達2萬億美元的方案被認為細節欠缺,許多人擔心計劃無法具體落實及成效不彰。

          這種遲疑不決遭到了美國股市的不信任“投票”,道瓊斯指數在方案公布后急跌近400點。進而美國各界開始對奧氏“新政”產生了質疑。奧巴馬聲稱其2月17日簽署的經濟刺激計劃是結束美國經濟困境的“起點”,但美國股市主要股指當天暴跌至近3個月低點,反映出市場對刺激計劃的效果心存疑慮。

          中國工商銀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鄒新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時指出,2月份美國政府接連推出了三大政策存在缺陷:整體上較為空泛,可操作性不強;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之間存在一定沖突;部分政策內容之間存在矛盾;對信貸緊縮問題依然沒有一個成型可靠的解決方案。鄒新判斷,奧巴馬救助政策的執行效果可能會打折扣,2009年美國經濟難以進入復蘇周期。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沈驥如也告訴《瞭望》新聞周刊,奧巴馬的計劃一大部分內容是個人減稅,還沒有把重點放在幫助實體經濟上,包括結構調整。在他看來,美國只有繼續開放,推動國際貿易自由化,包括調整其有關政策,比如放松其施行的出口技術管制,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才有可能更快走出危機。

          毫無疑問,全球金融危機何時見底,最終還是要看美國,因為美國是此次危機的源頭和中心,而且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但目前的美國決策者還沒有拿出其所崇敬的羅斯福“新政”那樣的果敢和勇氣。

          歐洲,最危險的一環

          歐盟主要經濟體領導人2月22日在德國首都柏林舉行會議,為即將于4月舉行的20國集團倫敦峰會協調歐盟立場。20國集團倫敦金融峰會是2008年華盛頓峰會的后續行動,其首要任務是尋求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良策。

          受金融危機的沖擊,此時的英國及整個歐盟,依然深陷經濟衰退的泥潭。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時坦言,“現在的歐洲已不再是受金融危機影響下的歐洲,而是自身陷入危機的歐洲。”

          國際金融危機目前已經發展到第二階段,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李向陽認為,2008年發達國家經濟已經陷入衰退,全球經濟增長率大幅放慢,2009年歐洲的經濟形勢不容樂觀,甚至可能成為全球經濟衰退中最危險的一環。

          來自世界銀行官方網站的消息認為,歐元區的金融狀況如今處于危險地帶。歐洲經濟衰退的深度可與美國相比,部分原因在于歐洲公司財務更加依賴銀行體系,而且商品價格下跌將減少中東和北非地區的進口需求,而該地區是歐洲一個重要的出口市場。

          經濟基本面方面,2月份歐元區經濟繼續萎縮,最新“出爐”的歐元區2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由1月份的34.4降至33.6,創歷史最低水平。其中,服務業PMI由42.2降至38.9,刷新紀錄低位。衡量私營部門活動的綜合PMI由38.3降至36.2,同樣也是再創新低。以上數據均低于預期。

          作為推動經濟增長三大引擎的投資、消費和出口正全面疲軟。歐盟委員會一再下調對2009年歐元區GDP增長預期,從2008年0.1%的增長調至目前1.9%的負增長,這將是歐元區自1999年成立以來遭遇的首次經濟萎縮。根據預測,2010年也將僅有0.4%的增長。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魏亮認為,當前金融危機在歐洲進一步深化,并有愈演愈烈之勢,“全球金融危機的焦點已經轉移到了歐洲,與美國相比,歐元區國家底子較薄、反應較慢、在政策制定和實施中的協調性較差等。”

          經濟危機下社會矛盾凸顯,其表現就是,經濟高增長時期所掩蓋的社會矛盾也開始顯現,經濟危機下的歐洲各國開始掀起社會抗議的浪潮。

          工廠倒閉和裁員使歐盟的失業人數增長到約1740萬,比上一年多出約160萬。國際勞工組織預測今年全世界的失業人數將達5100萬。專家指出,失業率上升、就業條件惡化以及公眾的沮喪情緒和對政治家的不信任,成為滋生社會不滿情緒的普遍根源。IMF總裁斯特勞斯—卡恩指出,危機導致的抗議活動“無處不在”,他認為“這一局面有可能在未來幾個月進一步惡化。”

          匈牙利、保加利亞、希臘、立陶宛和拉脫維亞等國家都爆發了帶有暴力色彩的抗議活動,法國、英國也爆發了示威抗議。接受采訪的歐洲問題專家認為,危機將在全世界導致更強烈的社會反應,保護主義和民族主義或將重新抬頭。

          全球經濟衰退對中東歐地區的影響更為嚴重,由于外部需求急劇萎縮,過度依賴出口的中東歐經濟出現大幅下滑,外資的紛紛撤離更加劇了資金短缺的壓力,多年累積的債務問題凸顯,輿論驚呼,中東歐地區有可能成為金融危機第二波的風暴中心。

          在這種社會局面日益緊張的背景下,各國救市措施效果仍未顯現。

          歐洲國家原有的經濟和社會矛盾,在危機中成了潛在的災難——高工資高福利水平,使得這些國家在國際分工中競爭力下降,吸引外國投資不力;失業率和稅率水平偏高,人們的可支配收入減少,內需增長停滯,歐洲內部市場日趨飽和;單一貨幣歐元使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無法針對本國實際情況作出及時的調整。

          為挽救受金融危機沖擊而瀕臨倒閉的銀行,歐盟一些國家通過大規模注資或國有化的方式“救市”,其特點是“臨時組隊”或“各自為政”。如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三國聯合出資112億歐元,收購富通集團49%的股份;英國將布拉德福德—賓利銀行收歸國有;法國、比利時與盧森堡政府向德克夏銀行緊急注資64億歐元;愛爾蘭政府為國內六大放貸銀行提供資產與債務擔保;德國政府也向地產融資抵押銀行注資;等等。

          英國是受危機影響最大的歐洲國家,預計2009年該國經濟將嚴重下滑,成為歐盟經濟增速最低的國家。在英國政府宣布了第二輪整個銀行業范圍的紓困計劃后,歐洲銀行股暴跌,也引發了人們對于國有化的擔憂。因去年秋天頒布一系列拯救銀行的措施而獲民眾支持的英國首相布朗,在銀行業再次遭受重創后,支持率重新跌入谷底。

          “這種國有化的救市措施值得肯定。”但陳鳳英告訴本刊記者,由于經濟危機的特殊時期,效果尚不明顯。比如,歐盟成員受歐盟統一財政和稅收政策的制約,只能在銀行降息上做文章。多位受訪專家指出,歐元區的經濟政策遠沒有美國靈活,從而束縛了歐元區國家拯救經濟的手腳。

          事實上,在應對金融危機的過程中,歐元區國家政府反應滯后,且一度“各自為戰”,“單兵作戰”不僅效果不佳,而且也容易傷及彼此。經過多次努力,歐元區國家才同意攜起手來,制訂統一的框架應對金融危機,但卻已“慢了半拍”。

          更為重要的是,應對金融危機措施不力,加重了人們對歐元區經濟前景的擔憂,侵蝕了至關重要的經濟信心。歐元區國家圍繞應如何攜手拯救實體經濟產生的分歧,無疑給經濟復蘇再度蒙上陰影。

          日本重回“失去的十年”?

          面對國際金融海嘯的沖擊,最令全球經濟界“走眼”的國家就是日本。自危機以來的一年半間,日本經濟在金融危機中遭受的沖擊,與歐美相比一度還算輕微,但日本內閣府2月16日公布的數據卻顯示,日本GDP在去年第四季度下滑的幅度卻超過了美國和歐元區。去年第四季度日本GDP比上季度下降3.3%,按年率計算則下降12.7%,這是日本經濟連續第三個季度出現負增長,也是1974年石油危機之后日本單季GDP出現的最大跌幅。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馮昭奎接受《瞭望》新聞周刊訪問時指出,日本經濟當前最大的問題是其出口支柱產業電子、家電和汽車受到次貸危機的嚴重打擊。鄒新也對本刊指出,受日元幣值保持高位以及世界經濟衰退引發外需疲軟的影響,日本出口形勢持續惡化,凈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大幅下降。這是造成日本經濟衰退最重要的原因。

          最近幾個月日元急劇升值,加上經濟衰退導致歐洲和美國對日本的汽車與電子產品需求下降,日本1月份出口同比下降45.7%,為1980年該數據開始統計以來的最大跌幅。貿易逆差達9526億日元,創歷史新高。截至1月份,日本已連續4個月出現貿易逆差。日本財務省的數據還顯示,汽車和半導體等電子產品的出口繼續在以50%~60%的幅度迅速下滑。

          這些情況都表明,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日本正面臨嚴重的出口危機。專家認為,在全球經濟恢復增長之前,日本經濟將繼續面對外需不足的問題,不太可能出現大的好轉。日本《每日新聞》評論說,“日本出口急減就如同大河決堤,無法阻擋。”

          內外經濟環境惡化和股市的下跌也導致消費者明顯控制消費,占國內生產總值近五成的個人消費環比下降0.4%。就業方面,日本厚生勞動省27日公布數據稱,日本1月就業申請比從2008年12月修正后的0.73降至0.67,為1992年以來最大降幅,顯示經濟衰退促使企業進一步減產和裁員,這將使日本國內消費下滑狀況進一步加劇。

          多數經濟學家預測,今年第一季度日本經濟將出現兩位數的負增長,在2009年3月結束的2008財年,日本經濟將刷新1998財年1.5%的歷史最高降幅,2009財年也將出現負增長。標準普爾公司2月26日公布的一份報告則預計,日本2009年GDP預計將下降4.0%,將是二戰以來最糟糕的水平。

          事實上,鑒于日本經濟前景不佳,很多投資者擔心日元將難以維持全球最終“避風港”貨幣的地位,日本經濟增長出現兩位數下滑的消息公布后,日元匯率連續走低。紐約銀行梅隆公司外匯市場策略師尼爾-梅勒表示,越來越多的疲軟經濟數據以及貿易赤字的急劇攀升,凸顯了日元地位所面臨的潛在威脅。

          鄒新認為,由于日本經濟的貿易依存度較高,所以國際金融危機和世界經濟衰退對日本經濟的負面影響可能要高于預期,日本經濟基本面的持續走弱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日元近期不斷升值的態勢。

          受訪專家告訴《瞭望》新聞周刊,這種局面再次暴露出了日本經濟結構內需不振和嚴重依賴出口的弱點,“如果日本不痛定思痛,徹底調整其經濟結構,在世界經濟復蘇前,日本經濟很難復蘇。”

          然而,從目前的情況看,日本政府應對困境的現有能力有限。專家指出,日本政府已經認識到,在無法左右外部環境的情況下,如何刺激個人消費和擴大內需才是使日本經濟擺脫危機的關鍵。

          去年以來,日本政府曾先后分三次出臺了總額75萬億日元的經濟刺激方案,主要解決國民生活、中小企業融資以及穩定金融市場、擴大就業等方面的問題,但這些方案還沒有落實。鑒于日本經濟形勢的惡化超出預料,日本首相麻生太郎2月26日表示,將在3月初公布一項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通過減稅來刺激疲軟的消費支出。

          然而,日本2008財年補充預算和2009財年的預算案至今還停留在國會辯論階段,如果遲遲不能獲得通過,會影響總額高達75萬億日元的經濟刺激計劃的政策效果,遑論推出追加新的措施。

          鄒新認為,日本的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繼續刺激經濟的空間較小,難以有效減輕衰退壓力。而且,本次國際金融危機引發了市場對日本重回“失落十年”的擔憂,市場信心大幅下降,市場主體的投資和消費更趨謹慎。

          他還指出,麻生太郎政府的民眾支持率大幅降低,政局不穩也導致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的不確定性顯著加大。上臺不到半年的麻生支持率一直很低,最近更是跌到10%以下,是二戰以來日本最不得人心的首相之一。隨著國內經濟形勢在今后幾個月的進一步惡化,麻生的支持率還將繼續下降。

          另外,刺激計劃的經濟來源也是一個問題。日本經濟財政大臣與謝野馨表示,沒有顯而易見的“有效途徑”來支出這么一大筆資金。如果為了加大財政支出而大量發行赤字國債,將有可能導致政府陷入財政危機并帶動長期利息上升,進一步削弱企業投資,反而影響經濟復蘇。

          不過,馮昭奎認為,日本經濟從質的方面,包括企業競爭力、環境和節能等方面來看,還是不錯的。只要外部的負面因素緩解,預計日本經濟可以較快回穩。

          他強調,日本企業大部分都解決了“三過度”(過度負債、過度產能、過度勞動力)的問題,日本銀行業也已基本上解決了不良貸款問題,“日本抗危機能力還是很強的,尤其是在科技進步方面一直抓得很緊,日本仍可通過科技提升和產業轉型來避免經濟下滑得太厲害。”在他看來,日本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真正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人口問題。人口的少子化和高齡化趨向,可能使日本GDP總量和增長率都受到影響。

          馮昭奎認為,日本只有兩條出路,一條是開放,另一條是科技。日本應以科技立國,推動產業結構進一步提高,才有勇氣把相對低層次的技術和產業轉移到國外,加強與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各國的經濟、科技、投資貿易和移民等的合作,形成你追我趕的局面,整個亞洲經濟才能活起來。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日本不可能單獨走出經濟衰退的泥潭已是不爭的事實。現階段,不少日本企業也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一些遭危機重創的支柱性行業正在積極培育和尋找新的增長點。豐田、本田汽車公司加大了混合動力車的開發、生產及促銷力度,夏普公司考慮將液晶面板轉移到中國生產或與中國企業合資生產,日本大金公司也和中國空調制造商格力展開合作。

          受拖累的新興經濟體

          按照受沖擊的順序及性質,陳鳳英將新興經濟體國家分成三類:

          第一類為金融開放過度的新興經濟體,也是受金融危機沖擊的第一波國家。金融風暴后,波羅的海三國、匈牙利等所謂轉型經濟體首當其沖,東亞地區的越南和韓國,也較早陷入金融危機。這些新興市場吸引的投資大部分是以銀行債務為基礎的金融產品,金融危機爆發后,由于外資快速抽逃,造成這些國家股市縮水,本幣貶值。

          第二類為出口導向型經濟體。主要是包括中國、越南在內的一些亞洲新興經濟體。金融危機蔓延到實體經濟,造成世界市場收縮,需求減少,導致這些國家和地區出口貿易下滑。受此影響,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今年可能要明顯下滑一段時間。

          第三類為資源出口國。主要代表如俄羅斯、巴西和中亞國家等。金融危機沖擊市場價格,資源價格下降則直接影響這些國家的收入。由于在過去幾年資源價格高企時期積累下數額不菲的外匯,這些國家的困難還能夠應付,但世界經濟如果不能在一兩年內走出衰退,礦產資源價格回升乏力,這些國家的經濟和財政問題就會凸顯出來。

          金融危機對新興經濟體的影響表現在多方面。

          首先是金融。表現為外資撤退,股市縮水,本幣貶值。去年下半年開始,資金從新興經濟體的股市大量流出,而且形勢越來越嚴峻。聯合國預測,2009年流入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資本將大幅下降65%,從2008年的3911億美元降到1353億美元。其中外國直接投資下降10.8%。

          而且,新興經濟體在金融市場受到的沖擊比發達國家還要大。據英國《經濟學家》截至去年12月29日的統計,全球股市下跌達40.7%,其中新興市場下跌了55.2%。其另一統計顯示,2008年1月1日至10月22日,除人民幣升值6.9%以外,巴西、印度、俄羅斯、南非、韓國貨幣均大幅貶值,幅度分別為24.8%、20.1%、8.7%、38.7%和31.3%。

          其次是實體經濟。金融危機持續導致全球資產價格嚴重縮水,社會財富驟減,消費支出下降或推遲,對能源、工業產品的需求也隨之下降,從而造成全球生產和貿易大幅萎縮。陳鳳英告訴本刊記者,經濟放緩使全球包括新興市場國家紛紛降低對原材料的消費,致使國際資源價格,包括能源、糧食以及金屬礦產、農產品等大宗商品價格,在去年上半年暴漲之后又聯袂暴跌。

          以“金磚四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制造業生產從去年第四季度以來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巴西經濟發展研究所近日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08年第四季度巴西工業生產受金融危機影響下跌19.8%,影響程度超過1991年以來發生的歷次危機。

          其三是影響社會和政治穩定。由于經濟原因引發社會沖突和政治動蕩,在亞洲地區早就不是個別現象。陳鳳英提出一個說法,叫“西衰東亂”。在她看來,在經濟危機中西方發達國家陷入衰退,而一些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雖然整體上經濟還在發展,但發展速度不足導致社會問題增加。中國周邊一些國家去年出現社會動亂狀況,有政治上的原因,也有經濟減速的因素。

          現在,俄羅斯已告別“黃金十年”。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俄羅斯經濟研究室主任程亦軍告訴《瞭望》新聞周刊,金融危機對俄羅斯的影響之大出乎俄官方和學術界的意料。首先表現為俄羅斯整個金融體系受到很大沖擊。股市暴跌;盧布不斷貶值,從去年7月份的高點到現在對美元累計下跌35%;由于銀行流動性嚴重不足,已經有18家銀行相繼倒閉;外匯儲備減少了一半。

          受此影響,實體經濟除農業以外的其他經濟領域,幾乎無一例外受到沖擊。俄工業產品輸出量自去年5月以來就沒有再增加過。俄經濟發展部的數據顯示,10月份出口額環比下降11.2%,貿易順差環比下降52%。俄聯邦國家統計局2月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俄工業生產同比下降16%,為15年來最大單月降幅。俄國內生產總值2008年增長5.6%,增速比上年下降2.5個百分點。

          程亦軍分析認為,表象上看,危機對俄羅斯的影響是輸入性的,但也有俄經濟本身的原因,主要是經濟結構不合理。石油和天然氣的出口占了俄出口總額的1/2到2/3,經濟繁榮幾乎完全建立在高企的能源價格基礎之上。但是俄未能很好地利用前幾年外部條件較好時充分調整自身經濟結構,將這筆財富輸入到本國經濟發展的“短板”中去,即公共產品的供應和對非能源產業的投資,同時,教育、醫療、公共建設和法律建設等各方面都面臨嚴重的資金不足。最終,粗放型的資源出口型經濟在危機來臨時弊端盡顯。

          印度同樣面對巨大的壓力。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研究所劉小雪博士說,印度對外部資金需求大,依賴性強,經常項目赤字在“金磚四國”中也是最高的。長期以來,印度的經常賬戶都處于赤字狀態,印度證券市場約一半以上資金來自于海外,加之通貨膨脹率不斷上升,中央政府也是長期處于赤字狀態。金融危機爆發后,海外投資撤出,導致股市年初到年未下降約2/3,盧比對美元貶值也超過20%。

          由于海外融資減少,出口市場萎縮,企業效益下滑,進一步影響到印度國內市場。印度中央統計組織說,在今年3月31日結束的本財年,印度制造業產值預計增長約4.1%,農業產值預計增長2.6%,增速均較上財年明顯下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印度經濟增速將從2008年的7.3%減少到2009年的5.1%。

          現在,在印度采取的眾多反危機措施中,其貿易保護措施引起不小爭議。劉小雪的看法是,印度的做法是否損人不利己,但我們也可以把它理解為對國內作出的一種姿態,尤其是對于企業和失業人群來說是一種政治姿態。(記者皇甫平麗 劉延棠李潔實習生韓冰)

        【編輯:楊威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鏈粡鎺堟潈紱佹杞澆銆佹憳緙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榪界┒娉曞緥璐d換銆?/font>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色欲_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不卡在线_欧美一级高清片在线观看_99国严欧美久久久精品l5l
          <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特级黄国产片一级视频播放 |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va播放同性 | 亚洲性福利网站 | 日韩精品一级视频 | 中文字幕国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综合在线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