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一月二十四日電 題:中國民企承擔社會責任要向老前輩取經
中新社記者 徐長安
中國民營經濟近年來突飛猛進,但伴隨之的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問題的討論從未間斷。在二十二日至二十三日全國工商聯慰問老工商業者的過程中,老一輩民營企業家服務國家、服務社會的高風亮節,給了人們一個負責任工商業者值得尊敬的形象。
在兩天的慰問中,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黃孟復帶隊走訪了京津兩地五位老工商業者及遺孀,并和一批老工商業者座談。面對五位耄耋老人,黃孟復多次深情表示:“老工商業者愛國奉獻、信念堅定的精神,值得新的社會階層學習!”
黃孟復之所以有如此感受,主要因為五位老工商業者不平凡的經歷和平和的心態。
家住北京東城區的陳伯康老先生,五十多年前子承父業,成為木材經營領域的一位少東家。新中國成立百業待興,一九五六年公私合營,年輕的少東家參與合營,為新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建立做出重要貢獻,自己也變成北京木材廠的一名工人。盡管從少東家到工人的角色轉換變化很大,但老人家到現在也沒有后悔當初的決定。“國家發展需要我們,我們老工商業者有責任為國盡力!”盡管語言簡短,但老人家語氣堅定。
崇文區八十二歲的老工商業者郭興曾經是經營旅店的老板,公私合營時合營到北京旅店公司。在旅店公司的崗位上,老人家努力拼搏,先后成為崇文區的政協副主席、工商聯副主任,現在已經退休,和老伴兒賦閑在家。老兩口平和的心態讓人羨慕。“我們現在兩個人每個月可以拿到政府補助兩千多元,盡管比起接我班的人來說,差距很大,但我們很知足。”郭興老伴兒介紹,心態平和的原因是“我們當年奉獻過”。
很多人對當年老工商業者的這種心情難以理解。一同前去慰問的全國工商聯的負責人介紹,曾經有一位外國記者就老工商業者為什么無私捐贈的問題詢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老前輩說:“近代中國經歷了幾百年受人欺侮的歷史,當我們看到自己國家獲得新生,我們為了國家,可以奉獻一切。”說這話的不是別人,正是在中國工商業界赫赫有名的經叔平。
中國工商業界類似這樣的老工商業者還有很多。資料顯示,僅天津市,就有老工商業者四千一百一十三名。相比而言,盡管當代中國,已經不需要企業家再公私合營,但就一份憂國憂民的精神而言,老前輩們關心黎民蒼生、為國無私奉獻的精神,已非當下企業家能企及。
這種精神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黃孟復在慰問中,幾位老工商業者不約而同建議開展一項“搶救計劃”。
“老工商業者在嚴峻社會現實中發展民族工商業的經營理念、管理方法是一筆無形資產,在西方的工商管理受到重視時,咱們也應該發掘民族工商業的發展經驗。”北京的王立言老先生建議趁著人還在,樓為未,整理民族工商業者的經驗,執行一項“搶救計劃”。
此間召開的座談會上,天津市工商聯會長張元龍總結認為,老工商業者的精神中包含了豐富的業務經驗和良好的道德風范。而正是這些因素,使得當時的一些工商業者成為社會賢達。
“社會賢達”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含義和社會認同,而當下中國的企業家在創造一個有一個經濟高增長的時候,在面對民營企業“原罪”的問題討論不休時,出現一批受人尊敬的社會賢達,已經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