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三月二日電 (記者 姜煜)作為每年中國第一個大型國際經貿盛會,正在上海舉辦的華東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有“中國外貿晴雨表”之稱,盡管迎來首個交易日成交一億七千萬美元、比上屆同期增長三成七的良好開端,但仍有諸多因素影響今年中國的外貿形勢,特別是人民幣持續升值,本小利薄的中國中小企業將如何應對呢?
華交會設服裝、紡織品、裝飾禮品和日用消費品四個展區,這些都是華東地區、乃至整個中國輕紡業出口國際市場的重頭商品。然而,這些商品又都是“勞動密集型、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的代名詞,近來人民幣的持續升值,已經使生產這些商品的中國中小企業感到了壓力。
一位出口雕花玻璃器皿的江西商人說,因為出口是以美元計算的,人民幣升值使他原來就很微薄的利潤再遭損失,“中國做這一行的太多了,你不做外商會立刻找到其他的企業,我只能做到沒法做為止。”不過在華交會上,同行們的創新產品給了他不小的啟發,如能放射遠紅外線的瓷杯。
蘇州一位服裝商以提升產品“檔次”來應對這個問題,她的公司目前正在嘗試用高科技的面料來制作服裝,不久就能推出一款“能自己清潔的襯衫”;上海一家紡織品出口企業也有自己的方法,他們在與外商簽定合同時,將未來一段時期的匯率風險也考慮在內。
在各使招式適應不斷變化的外貿環境的同時,加強自主研發、最終“拿出自己的東西來”成了中國中小企業的共識。本屆華交會參展商品中創新產品超過了兩萬件,這無疑也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