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年度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義務人,須自行辦理納稅申報———國家稅務總局2006年11月發布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辦法(試行)。按規定,2006年的申報須在今年3月31日前完成,但時至今日,個稅自行申報在各地均遭冷遇,有些地方甚至為零申報。
專家認為有關部門準備不足和公民納稅意識不強,是個稅申報試水遇冷的主要原因。全國政協委員韋云隆提交提案呼吁為納稅人立法,讓納稅人在履行義務的同時明確權利,從而增強納稅意識。
個稅申報試水遇冷
今年年初,身在外企的陳小姐就開始關注個稅申報。
“剛領到報稅表的時候真是一頭霧水,看不懂呀,太煩瑣了。”陳小姐牢騷滿腹。
個體戶劉先生顧慮重重:“如果年底炒股賺了繳稅,次年初跌了退不退?”
一位公司老總說:“我的信息泄露怎么辦?別人知道我有錢那還不發生綁票案呀!”
北京大學稅法研究中心的主任劉隆亨說,很多市民并不了解個稅申報,所以持觀望冷漠態度。
據稅務部門統計,截至昨天,北京市納稅人自行申報的有12.9萬人,目前3個月的期限只剩十幾天。而根據北京稅務部門掌握的數據,北京年收入達12萬元者近30萬人。
另一個統計數字,截至3月1日,四川省年自行申報個稅的人數為1600余人,其中成都468人。據地稅部門介紹,成都市的申報人數還不及重點監控的五分之一。南京市地稅部門辦理個稅自行申報者也僅4500多人;杭州市有12010人。
處在風口浪尖上的個稅自行申報,遭遇了尷尬。
專家認為準備不足
“從目前的狀況來看,我們確實對個人申報的具體形式估計不足。”談到“自行報稅”遇冷的原因,劉隆亨說。“兩年前,我們對個稅申報的必要性和科學性都做了充分的論證,但如何應對市民可能出現的反應,沒能充分考慮到。”
劉隆亨說,對個稅自行申報前期工作準備不足,宣傳不到位,也是導致目前尷尬局面的原因之一。他說,在2005年,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與中國稅務學會就將對個稅法的修改意見提交稅務總局和財政部,以及國務院法制辦。當時專家們有兩點建議,一是個稅起征點從800元提高到1500元,一是收入超過12萬元的要自行申報。
但在2005年全國轟轟烈烈地宣傳個稅起征點從800元提高到1600元的個稅法修改時,個稅自行申報這一重要變化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稅務部門對個人申報也沒有認真研究和準備。直到新個稅法通過,2006年年底才開始宣傳個稅自行申報,面對2007年3月底就要完成個稅申報工作的政策,顯然有些措手不及。
“從這個問題我們也認識到,法律和規定的建立是相對容易的,但落到實處是非常艱難的。一個政策和法律的落實也是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劉隆亨說。
當然遇冷也有客觀原因,劉隆亨認為,2005年個稅改革之后,稅務部門的重頭戲就在兩稅合并、增值稅的改革、房地產稅等方面,這些稅務領域的大事件,也牽扯了稅務部門的很多精力,使得個稅申報有些冷冷清清。
稅務部門努力扭轉局面
國家稅務總局方面認為,之所以出現目前的情況,主要是一些納稅人尚未養成自行納稅申報的習慣,到了要申報時發現收入資料不全,無法及時申報。還有的納稅人認為申報截止期限還早,仍在觀望,不著急申報。另有一部分納稅人還不了解自行納稅申報的政策規定和要求,以為自己平時已被扣繳了稅款,就可以不用申報了;一小部分納稅人心存僥幸,認為稅務機關不可能掌握自己的收入情況,不想申報。
為轉變這種尷尬的局面,使納稅人在3月31日之前完成個稅申報,稅務部門想了很多辦法。
國家稅務總局剛剛發出了《致個人所得稅納稅人的一封信》,首次向全國納稅人明確承諾,年所得達到12萬元的納稅人,在自行納稅申報時補繳應扣未扣的稅款,可以不加收滯納金,不罰款,不視為偷稅。
記者了解到,稅務總局目前做出最新要求,各地除了繼續通過咨詢臺、12366納稅服務熱線答疑,還要開設專門的申報和補退稅窗口,為納稅人提供全天候服務;同時,稅務機關還要繼續提供網上申報、郵寄申報等服務,做好即將到來的申報高峰期的應急方案。
目前,北京等部分地區還推出了“個稅自行申報綠色服務”,對年所得達到12萬元的納稅人十分集中,且具有一定規模的單位,地稅局上門集中受理申報以方便納稅人。
不按期申報可能被“約談”
北京市地稅局的一位負責人分析,不少人不愿申報,是覺得“法不責眾”。他說,對此國家稅務總局方面態度明確,該局已經決定,在申報期結束后,各級稅務機關要初步篩選重點檢查對象,以便對收入較高但申報人數與實際差距較大的單位開展一系列的檢查。
從4月份開始,北京地稅部門還可能對未自行申報個稅者,采取當面約談等方式,要求納稅人進行申報。
國家稅務總局方面表示,納稅人如果逾期不申報的,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具體來說,納稅人未按期辦理納稅申報的,稅務機關可處20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可處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罰款;納稅人不進行納稅申報,除追繳稅款外,不繳或少繳稅款的,處不繳或少繳的稅款50%以上5倍以下罰款。
專家建議建立編碼卡
中央財大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稅收專家劉桓建議建立納稅人編碼制度,將稅務編碼卡與居民身份證配合,居民身份證同時是一個人的稅務編碼卡。公民從事活動的信息最終將從各部門匯集到稅務部門。稅務機關準確地掌握納稅人的各項收入情況,從而有效控制和審核個人的納稅申報。
首都經貿大學教授張春平建議,各地稅務部門可根據以往個稅征收中收集的數據,陸續公布一些收入較高行業的整體薪酬構成情況及大體薪酬水平,以督促這些行業中符合條件者盡快申報。
張春平教授還向稅務部門建議,如果今年最終申報情況不理想,或許稅務部門可考慮,將這項政策相關內容重新調整,例如提高自行申報者的年收入水平,再把調整后的政策轉為試點,明年只在京津滬等少數發達城市推行,待這些城市居民普遍接受后,再把成功經驗逐步推廣到全國。
委員呼吁為納稅人立法
昨天,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程法光提出,個稅申報目前很不盡如人意,應增加納稅人的鼓勵機制,增強納稅人的納稅意識。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工學院生物工程學院院長韋云隆已提交提案,建議為納稅人立法。
韋云隆認為,大家之所以納稅意識淡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只知有納稅的義務,但不知納稅人的權益。他提到,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和新浪新聞中心聯合進行的“你作為納稅人的感覺怎么樣?”的調查問卷中,納稅人對權益所知甚少的占87.7%。
韋云隆認為,應為納稅人專門立法,保障權益,鼓勵納稅積極性。“想讓納稅人盡義務,就應保證他的權利。要加快制定稅收基本法,在基本法中明確保障納稅人的合法權益是稅法的立法宗旨和法律原則,同時規定納稅人所享有的一系列基本權利。”
韋云隆認為,還要轉變政府職能。稅收征管機關要從以前的管理型機關,變為服務型機關。為納稅人自行申報提供完整的服務,在制定各類規范性文件過程中,要廣泛聽取納稅人意見。(郭愛娣 趙鵬)
相關鏈接:稅總解釋“12萬”由來
昨天,國家稅務總局所得稅司個人所得稅處副處長江濤,對“12萬元標準究竟是怎么算出來的”給出了解釋。他說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在城鄉五等分組的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數字中,最高收入這個組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005年是28773元。12萬元,是2005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額度的4倍多。因此,這部分人可以算做高收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