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五月七日電(記者 阮煜琳)一項涉及十一萬個礦山的地質環境調查發現,由于長時間、高強度的礦山開采,造成大量土地荒廢,生態環境惡化。根據中國礦山地質環境評估結果,高達一百一十萬平方公里的中國礦山地質環境需要治理。
由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聯合全國三十一個省級地質環境監測總站,歷時五年完成的《全國礦山地質環境調查綜合研究與成果集成》今天由國土資源部發布。全國共調查各類非油氣礦山十一萬三千一百四十九個,涉及開采礦種一百九十三種,估算年采掘礦石總量八十二點零五億噸。
調查顯示,到二00五年底,全國礦山開采共引發地質災害一點二萬起,死亡四千二百五十一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一百六十一點六億元人民幣。全國因采礦活動形成的采空區面積約八十點九六萬公頃,引發地面塌陷面積三十五點二二萬公頃,占壓和破壞土地面積一百四十三點九萬公頃。在建礦、采礦過程中強制性抽排地下水以及采空區上部塌陷使地下水、地表水滲漏,嚴重破壞了水資源的均衡和補徑排條件,導致礦區及周圍地下水位下降,引起植被枯死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
采礦形成的礦坑水、選礦廢水以及采礦廢石、煤矸石、尾礦渣等堆放不當,構成了礦區水體和土壤的污染源。根據調查數據統計,全國采礦活動平均每年產生的廢水、廢液約六十多億噸,每年產生的尾礦或固體廢棄物量十六多億噸。到二00五年底,全國尾礦或固體廢棄物的累計積存量近二百二十億噸。
通過對所調查的礦山進行綜合研究與分析評估,發現所有礦業活動都對礦區地質環境造成影響,而以嚴重影響和較嚴重影響為主。其中嚴重影響區域面積約五點三萬平方公里。(完)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