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21日電 最新一期《瞭望》周刊刊載文章稱,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早已在大部分研究者的意料之中。正因如此,宏觀調控政策是否應相機微調成為焦點。
國家統計局17日公布了今年上半年中國國民經濟運行數據。《瞭望》周刊采訪多位經濟專家,對半年宏觀經濟數據進行分析解讀,以期判明全年經濟的脈絡走向。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宏觀室主任張曉晶表示,從上半年10.4%的GDP增幅和7.9%的CPI增幅來看,目前宏觀經濟仍處于較高增長和較高通脹區,因此預計下半年宏觀調控的基調不會改變。“特別是由于PPI呈現逐月加速上漲的態勢,盡管當前CPI已開始逐漸下行,但由于傳導機制的存在,物價上漲壓力可能會延緩貨幣政策松動時間和力度”。
而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依然較快,也不適宜放松貨幣政策。但也應看到,上半年,部分企業,特別是南方的不少出口型企業在經營上遇到了困難。這一點,也可從統計數據中窺見一斑: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3%(6月份增長16.0%),比上年同期回落2.2個百分點。1~5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增長20.9%,較上年同期回落21.2個百分點。
文章說,出口增速也呈現出回落態勢。上半年,出口增長21.9%,回落5.7個百分點;進口增長30.6%,加快12.4個百分點,貿易順差為990億美元,同比減少132億美元。通過宏觀調控政策限制“三高一低”產品出口,加快技術改造、產業升級確實是一條提升中國產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但其中也存在兩方面的問題。對此,中央黨校經濟學部教授韓保江表示,“一方面,實現產業升級需要時間和資金;另一方面,有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實現產業升級的空間很小,而它們對于發展地方經濟,緩解就業壓力都具有不小的作用,因此迫切需要國家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在他看來,在當前在貨幣政策不宜松動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在財政政策上做文章。“比如可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支持一些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在物價高漲的條件下加大對低收入群體的財政補貼和救助,以及實施更為靈活的稅收政策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也認為,減稅不僅可以降低企業轉型中的成本,也有利于理順國民收入分配的關系,同時,減稅也是增加企業支出、擴大內需的有效手段,最終將使國家財力得到可持續的增長。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