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鉛、鋅、鋁、銅、錫、鎳、稀土、鋼材等大宗商品迎來新一輪“減產保價”潮。 中新社發 劉君鳳 攝
|
近期,鉛、鋅、鋁、銅、錫、鎳、稀土、鋼材等大宗商品迎來新一輪“減產保價”潮。 中新社發 劉君鳳 攝
|
在我國宏觀經濟增速下滑的背景下,商品“牛市”背后的中國因素作用漸顯乏力,近期,鉛、鋅、鋁、銅、錫、鎳、稀土、鋼材等大宗商品迎來新一輪“減產保價”潮,并慢慢向鐵礦石、煤炭、石油等原燃料領域蔓延。分析人士認為,這個過程也許將延續到2009年年底,甚至2010年。
大宗商品“減產保價”
“我國宏觀經濟增速下滑,作為宏觀經濟先行指標的房地產、汽車兩大行業已經周期性見頂,這兩大支柱產業的投資降溫進一步帶動了重化工行業景氣下行。”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經濟減速、通脹加劇”的背景下,制造業前期高投資形成的產能仍在不斷釋放,需求降溫使產能過剩的矛盾逐步顯性化。
記者注意到,重化工行業產能過剩的背后,是反映宏觀經濟冷熱的大宗商品迎來了新一輪“減產保價”潮。根據記者的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鉛、鋅、鋁、銅、錫、稀土、鎳7大行業加入“減產保價”行列,而今年下半年面臨產能釋放壓力的國內鋼廠已經直接或者間接加入這一行列。
下一步,“減產保價”會不會蔓延至上游的鐵礦石、煤炭、石油等原燃料領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楊建龍認為,制造行業景氣下行向上游的傳導效應不會馬上顯現,但在2009年,能源行業會受到下游行業的傳導影響,預計2009年年底,市場可能重新進入一個上升通道。他預計,大宗商品中出現的“減產保價”現象不會演化為全行業的“產能過剩”。
有色金屬幾乎“全線”限產
有色金屬行業除黃金、銅之外,幾乎全線“產能過剩”,紛紛“減產保價”。業內分析師認為,有色金屬去年價格暴跌主要是因為供應過快,而今年下行則是需求減弱所致。
2008年7月初,國內27家鉛鋅企業聯手保價減產10%。去年5月開始,國際鋅價從4166美元/噸降至目前的每噸不足2000美元。鉛價也從去年10月的3895美元/噸降至目前的2116美元/噸。
8月2日,中國9大銅冶煉企業表示,下半年聯合減產10-15%的銅產量。一直堅挺的銅價,在今年4月、7月分別突破8889美元/噸、8940美元/噸的高位,目前銅價已經跌至7667美元/噸。
5月29日,包鋼稀土表示,停止向相應稀土企業供應稀土精礦一個月并停止公司分離產品生產一個月。
今年6月份,世界礦業巨頭必和必拓宣布旗下5月份才投產的鎳礦關閉4個月,但這并沒有擋住鎳價下滑的勢頭,目前鎳價在20825美元/噸左右。
錫價則要幸運得多。受錫金屬主產區印尼減產以及國內錫業巨頭錫業股份的減產思維影響,錫價一直處于高位,7月一度摸高23895美元/噸。
鋼材市場苦苦支撐
國際鐵礦石強勢漲價讓中國鋼廠吃盡苦頭,雖然沒有鋼廠公開宣布減產,但鋼價下降已經確定無疑。
上海現貨市場螺紋鋼從6月上旬以來已經下跌10%;熱軋卷板跌幅達到15%;中厚板跌幅也達到15%。消費淡季、成交量的萎縮,成本居高不下,讓人們擔心鋼材市場會不會“崩盤”。8月1日,中鋼協負責人提醒鋼廠:需求明顯減弱、產量集中釋放以及出口下滑三大因素將導致鋼價大幅波動。
目前,中國鋼廠在主打產品上還沒有公開“限產保價”。但不少中小型鋼廠的關停已經是行業平常現象。而在不銹鋼、鐵合金領域,廠家們已經公開宣布“限產保價”。
煤炭石油仍景氣上行
在大宗商品中,以煤炭、石油為代表的能源價格表現最為堅強。漲了7年的油價會不會跌?市場人士表示,最大的擔心來自下游的需求下降。
石油行業分析師周洪濤向記者表示,從2001年9·11以來,國際油價從21.75美元/桶漲到今年最高147美元/桶。不過,目前的國際油價已經很難反映市場的真實需求。國際地緣政治、自然災害等因素還在推高油價。
今年以來,受美國、歐洲需求下降影響,國際油價從147美元/桶的高峰降至目前的115美元/桶。而今年每次油價回調,歐佩克就放風“減產保價”。
一直與油價并驅而行的煤炭也似乎開始有所松動。8月20日起,焦炭出口暫定稅率由25%提高至40%。山西焦炭企業醞釀減產50%以確保價格穩定。
從煤炭下游四大行業電力、鋼鐵、建材、化工的增速來看,近幾個月來,煤炭的主要需求市場以及冶金都出現了回落態勢,國家宏觀調控的效果開始顯現。如果下游行業的需求持續降低,行業景氣度下降并非沒有可能。 (董文勝)
圖片報道 | 更多>> |
|